《農財寶典》新牧網 記者李峙賢 攝影 游耀君
中獸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行業尋求替抗方案時愈發受到豬場重視。如何在種類繁多的中獸藥產品中選到更合適的,如何將功效發揮出來是養殖企業更需要掌握的知識。9月18日,在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農村報社主辦,農財寶典、新牧網承辦的“2020首屆中國畜牧業替抗T20峰會”上,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郭世寧教授為大家分享中獸醫藥在飼料替抗上的應用與思考。
藥食同源植物安全性更高,配伍使用需更多考慮
對于人類和動物來說,吃喝拉撒睡是五件大事,都與消化功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元代李東垣認為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也。從中醫理論來看,中獸醫更擅長治未病,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愈后防復。
天然植物,尤其是具有藥食同源特性的天然植物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應用歷史。所謂藥食同源,指的是藥物和食物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做為藥物的同時也可以當食物來吃,具備治病的功效。
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773號《飼料原料目錄》中收錄了多款藥食同源的植物種類,目前有117種藥食同源、可用于保健食品與可飼用天然植物種類。郭世寧表示在配置飼料時可以參考使用,但需要考慮配伍的問題。常見的配伍關系包括單行、相須、相使、相反、相惡、相畏、想殺等,郭世寧建議選用相須和相使的關系,可起到增效的作用。相須相使指的是性能功效相似的同類藥物配合應用,以及性能功效有共性的不同類藥物配合應用,以其中一種藥物為主,另一種為輔。
護胃健脾促生長,中獸醫藥大有作為
對于畜禽養殖來說,消化道疾病是常見問題,中獸醫藥運用得當也可以起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升清,喜燥惡濕;胃主受納、降濁,喜潤惡燥,考慮健脾祛濕時可使用紫蘇、白豆蔻、茯苓、陳皮等藥材。
對于畜禽常見的泄瀉問題,郭世寧認為從原因分析可分為脾胃虛弱、濕熱壅滯、暑實壅滯、飲食停滯、中氣下陷、寒濕停滯、腎陽虛衰、肝氣乘脾、上熱下寒等,需要辨證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劑和中獸藥。
畜禽生長性能是影響收益的重要因素,當前中獸醫藥很多被用于促進畜禽生長、改良肉質。影響畜禽生長的因素主要有三種: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營養因素,其中營養因素包括營養水平、飼料品質、日糧結果、飼喂時間與次數等,運用中獸藥可產生促進作用。
據郭世寧介紹,多種藥材具備調節胃腸激素分泌或消化酶活性,推薦使用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和炙甘草)。試驗表明服用四君子湯的動物胃組織中胃饑餓素的mRNA表達水平上調,可刺激胃饑餓素的分泌。日糧中添加辛辣成分(如姜黃素、辣椒素和胡椒堿)已被證明可以刺激腸粘膜和胰腺消化酶的活性。
清熱解毒類中藥可抑制有害菌,替抗功能值得深入研發
部分中藥材具有調節胃腸道微生態的作用,郭世寧表示人參、刺五加、黃芪、山藥、紅景天、枸杞子等多種藥材的多糖類成分對益生菌的生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黃連、連翹、穿心蓮、蒲公英等清熱解毒類中藥可以抑制腸道有害菌的生長,可謂中藥中的抗生素。
郭世寧認為未來中獸醫藥將迎來更廣闊的的未來,未來將有以下幾個重點應用方向:1.蛋雞替抗,需要解決抗菌藥物殘留問題;2.母豬圍產期保健,需要達到縮短分娩時間、增加乳制分泌和提高健仔率的目的;3.腸道菌群調控。
中獸醫藥不僅要傳承,也需要創新,據郭世寧介紹,生物發酵等新技術在中獸藥研發上的應用將進一步發揮藥材的功效。未來需要在菌種、中藥組方、發酵工藝等方面的選擇上進一步優化。
本文由積牧君綜合報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pcfp.cn/2020/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