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隨著生豬生產恢復的步伐加快,中國的種豬進口也迎來“井噴”。據業內估計,今年國際引種數量有望突破2萬頭,創歷史新高。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面對非洲豬瘟造成的巨大缺口,全球的種豬資源或都難以在短期內滿足中國需求。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發,以及與一些國家的雙邊關系趨于緊張,更為這種國際供應體系增加了不確定性。
引領著中國生豬生產恢復的大型養殖集團正紛紛在國際種豬市場上展開“搶購大戰”,一些地方政府也出臺專門文件,對從國外引進種豬的本地企業給予每頭數千元的補貼,但對從國內核心場引種的補貼只有幾百元。
這讓本土領先育種企業――赤峰家育種豬集團的掌門人毛區健麗感覺有失公平。“國與國之間有很多的競爭壁壘、很多的保護主義,不說同等待遇,為什么還要重點補貼國際引種,而置本土的核心場于不顧?”
家育集團倡導快樂養豬
她還告訴《牧食記》記者,中國買家習慣把種豬按國家來源分成不同的區系并各有所好,但國際上并無此種劃分,而全都是企業品牌如PIC、Cooperl(科普利信)、托佩克等。“分成各個區系是一種自我束縛的傳統思維,種豬的選擇更主要看性能、看品牌。”毛區健麗認為,“品牌的背后則是技術、是誠信,以及對育種工作的執著。”
從華爾街投資人轉型為豬育種企業家的毛區健麗被很多媒體稱為“養豬皇后”――其滿載6000頭純種基礎母豬的赤峰核心場已成為全國乃至亞洲獨資建設和經營規模最大的原種豬繁育基地。經過近7年的繁育,家育的大白品種繁殖性能穩定,遺傳性狀突出,尤其是產總仔數性狀,據統計已經超越國內外優秀種豬的平均水平。該公司正與學術單位合作申報其大白群體為新的品系。
毛區健麗亦將正式向市場推出自有的種豬品牌――家育系,以助力構建中國自己的種豬體系。家育的“家”在漢字意象里便是房子下面有頭豬,意味著豬象征著一個家庭的財富以及生活幸福的含義,是一種特有的中國文化。家育的英文名為BGG(Best Genetics Group),意指最好的基因。“家育將成為中國第一家推出專門種豬品系的公司,這可算是當前動蕩國際環境下的一劑興奮劑。”她指出。
結緣原種豬
在從事農牧行業之前,香港出生長大的美籍華人毛區健麗已是華爾街小有名氣的投資人,尤其是在運作與中國企業相關的上市、并購上。
萌生進入農牧行業的想法,則源于2008年中國奶業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讓毛區健麗看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商機。其初期以投資的方式分別入股了安徽的一家養豬養豬和一家養雞企業,前后投入近2億元。“透過投資的公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是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很大的一個感受就是國內農牧行業的工匠精神不夠。”她說。在投了三年多后其選擇退出,“沒賠也沒賺”。
退出投資之后的毛區健麗決定挑戰自己,親自上陣來做一家農牧企業,并最終選擇了原種豬這個賽道,家育公司也應運而生。她給新公司設定的口號是“強國必強種”,并致力于“做中國健康肉的推動者”。“種質資源就像是一個發動機,有健康豬才有健康肉,所以我們說自己是推動者,而不是制造者。”她解釋道。
進入種豬領域的毛區健麗給自己定了幾個方向:一是用高科技手段做本土化育種,勇于嘗試人工智能、分子育種等新技術,并在初期將國外的優質種質資源直接拿來為我所用;二是不斷滿足本土市場的需求,如其發現北方養殖戶需求產仔高、抗病能力強的種豬,而南方養殖戶更偏好瘦肉型、飼料轉換率高的種豬。
在飼料營養方面,家育也意識到了中國以玉米為主的飼料原料與西方以小麥為主的差異,遂聯合嘉吉公司定制開發了專門的營養配方。
從2011年開始選址建場,至2018年家育已建成各存欄3000頭的藍耳、偽狂gE雙陰性原種場兩個,年可向市場供應祖代種豬6萬頭,并能適應中國的環境、營養和管理。該公司另有種公豬存欄400頭,每年可對外銷售精液60萬劑。據悉,家育已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巨頭養豬企業提供過引種服務。
家育集團正在培育的赤懷黑豬
在對世界通用的杜長大品種完成本土化的同時,家育也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地方豬種。其目前在河北懷安擁有一個存欄約200頭基礎母豬的黑豬核心場,正致力于通過基因改良來提高其商品性能,并實現未來擴群至千頭以上。
擺脫緊箍咒
長期以來,中國的種豬進口一直陷在“引種-保持-退化-再引種”的不良循環里,家育則稱其已擺脫了這一限制行業發展的“緊箍咒”。
該公司的種群源于2013-2014年間從加拿大的引種,彼時進口量達到1200頭,這也是毛區健麗認為其能夠成功實現本土育種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你的育種材料群體足夠大,才能將其優秀基因加以充分保留。”而隨著其改良的種豬特性已經有異于“加系”豬,家育再未作也無需新的海外引種。
據了解,家育6000頭規模的種母豬群(分為核心群和純種繁殖群)每年都保持50%以上的更新率,種公豬群每年的更新率則在100%以上。其每周都會針對斷奶母豬進行指數、性能和體型外貌的全方面評估,從而獲得新的分級選淘結果。
家育應用開福軟件作為生產管理和育種分析的主要軟件,包含的個體信息已經達到了56萬條之多。種豬從出生到正式進入生產群需經歷至少6次的篩選――出生窩選、斷奶選留、保育選留、育肥選留、測定選留、后備選留。最終其種母豬測定后的選留率在30%以下,種公豬測定后選留率為4%以下。
從今年3月份開始,家育與北京康普森公司全面合作開展分子育種,預計每年檢測芯片1萬余個。
軟硬件的配置和高強度的選留均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投入。毛區健麗透露,其赤峰種豬基地的投資累計已達5.5億元。
家育種豬近年的PSY和總產仔數指標
成績也是顯而易見的。據介紹,該公司目前種豬的分娩率為90%,大白全群產總仔數達16頭,核心群產總仔數17.4頭;三個品種的平均斷奶數為11.1頭,PSY為25.5頭。
毛區健麗還指出,本土化育種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要確保源頭統一,在其中優中選優,然后逐漸改變方向。而國內養豬集團引種、育種的一個常見方式是將多個來源的基因材料進行混合,反而發揮不出原來基因的優勢。
“進口品種并非100%適合中國的環境、管理,還會帶來其特有的健康問題。”她說,全球一半的豬都在中國,這里的數據應該得到廣泛而準確的利用。家育正是基于本土數據來選育,相應的品種也就更適合中國客戶。
毛區健麗強調,家育將專注于祖代種豬的供應,而不會涉足父母代和商品代的生產。就是該公司已然成熟的豬舍設計、防疫培訓等方面的支持業務,其也將只作為增值服務免費提供給客戶。
相比于在其基金投資領域通常6年左右的回報周期,投資近10年的家育種豬尚未實現整體盈利。“農業屬于剛需行業,不會像其它投資項目一樣有爆發性,更適合長期穩定地做。”毛區健麗表示,“我為當前的育種成績感到驕傲,因為這對中國市場很重要。”
版權聲明
轉載或引用請注明『牧食記』
此報道同步在以下平臺發布
本文由網絡采編綜合報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pcfp.cn/202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