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能繁母豬4240萬頭!前進還是后退?京基智農、東進農牧、中芯種業、加大集團給出建議…
一方面大型豬企面臨產能過剩,負債累累,成本居高不下,疫情反復;一方面專業育肥農戶重獲青睞,成為集團豬場爭相合作的對象。養殖結構正發生巨變,把握先機就能重獲生機,甚至實現彎道超車。
從養豬到屠宰再到賣肉,每個階段其實都是獨立的完整產業結構。現在越來越多養豬場開始做屠宰,其實這里有一個陷阱,不要過度投資大規模。就是屠宰量是否有足夠市場消化,如果賣熱鮮肉,一定有銷售半徑限制;如果是冷白條,那你廣東的豬肉賣到北方市場就沒有產區和價格優勢,因為廣東成本比較高;如果是做凍肉,中國面對的是全球凍肉市場,面臨進口冷凍肉的競爭。從經驗來看,賣肉環節是賺錢的,但做熱鮮肉、品牌肉就回到上面的問題,要明確自己的定位,思考怎么去表達品牌的價值,如果做品牌溢價。還要有長期性思維和區域性定位。我的想法還是,養豬就養好豬,賣肉就買好肉,養豬想靠屠宰去盈利,不一定能成功。
隨著養豬集約化、集團化、智能化的進程,種豬市場也進入深刻調整期,集團客戶的種源喜好、引種規模、疫病凈化要求等,與傳統自繁自養豬場截然不同。對此,中芯種業和加大集團都體會深刻,并提前布局。中芯種業通過攻關育種技術,培育更適合中國豬場的配套系種豬;加大集團則針對大體量引種,通過疫病凈化、擴大種群、提升服務等全面升級公司服務能力。
“沒有一頭種豬能適合每個人(豬場)的需求。”加大種豬的純凈(凈化)和生產性能,能夠為豬場創造更多價值,我認為就是目前最大的競爭力。
非瘟疫情后,由于大規模升級生物安全體系和大面積清欄,也給中國豬場帶來疫病凈化的最佳時機。在此背景下,診斷試劑產品迎來爆發式增長,那么防疫形態的改變對動物疫苗和化藥又有哪些影響呢?伊科拜克認為這對消殺產品是利好,同時一藥多用的高性比產品會更受歡迎;康牧動保則通過工藝優勢降低成本,幫助豬場提升盈利能力。
本文由新豬派MX綜合報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pcfp.cn/2023/5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