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全國畜牧總站,有關單位:
畜禽種業是畜牧業發展的根基,是畜牧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為推進畜禽種業發展,2008年以來,我部陸續發布實施了奶牛、生豬、肉牛、蛋雞、肉雞和肉羊遺傳改良計劃,有力推進了我國畜禽種業發展,種源立足國內有保障,風險可管控,為我國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豐富百姓“菜籃子”提供了有力支撐。
進入“十四五”,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2035年將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打好種業翻身仗作出了總體部署,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提出了明確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我部組織制定了新一輪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包括生豬、奶牛、肉牛、羊、蛋雞和肉雞等六種畜禽,力爭通過15年的努力,建成比較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突破性品種,確保畜禽核心種源自主可控,筑牢農業農村現代化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種業根基。
為保障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順利實施,農業農村部成立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領導小組,分管部領導任組長,種業管理司、全國畜牧總站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相關單位負責同志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咨詢委員會和各畜種專家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全國畜牧總站,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咨詢委員會主要負責提供戰略咨詢,各畜種專家委員會負責提供專業技術支撐。
現將新一輪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等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1.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2.全國奶牛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3.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4.全國羊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5.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6.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7.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名單
???? ?8.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咨詢委員會名單
??????9.各畜種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名單
???????????????????????????????????????????????????????????????????????????????????????????????????????????????????????????????????????????????????????????????????????????????????????????????????????????????????????????????? ????????????????????????????????????????????????????????????????????????????????????????????????????????????????????????????????????????????????????????????????????????????????????????????? 農業農村部
?????????????????????????????????????????????????????????????????????????????????????????????????????????????????2021年4月23日
附件1
??????????????????????????????????????????????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養豬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良種是保障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提升生豬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09—2020年)》實施以來,我國生豬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高,良種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有力地支撐了生豬產業發展。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生豬種業創新能力,引領和支撐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計劃。
一、基礎與要求
(一)發展基礎。近十年來,我國生豬遺傳改良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建成了相對完善的育種體系。遴選了89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和4家服務于核心場間遺傳交流的種公豬站,覆蓋全國24個省份。組建了15萬頭的核心群,累計收集品種登記數據近900萬條、有效性能測定數據700萬條。建立了以場內測定為主的生產性能測定體系,組建了全國種豬遺傳評估中心,定期發布種豬遺傳評估報告,指導企業科學選育。二是種群生產性能水平不斷提高。杜洛克豬、大白豬和長白豬重要經濟性狀遺傳進展獲得穩步提升,100千克體重日齡分別降低9天、6.7天和5天,大白豬和長白豬總產仔數分別提高1.7頭和1頭,基本形成了持續改良、穩步提升的良性循環。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以地方遺傳資源和引進品種為素材,培育了15個新品種、新品系及配套系。建立了基因組選擇平臺,建成了國家級保護豬品種DNA特征庫。區域性聯合育種實體企業相繼成立,在開展實質性聯合育種工作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二)發展要求。我國是世界上生豬生產與豬肉消費第一大國,穩產保供任務艱巨,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種業支撐。第一期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基本建立起了良種繁育體系,但育種基礎工作仍然相對薄弱,基因組選擇、表型組智能測定等關鍵技術應用總體滯后,育種機制不完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疫病凈化不到位等問題依然突出。總體上,我國種豬性能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新形勢下,有必要繼續實施生豬遺傳改良計劃,著力解決我國生豬種業發展的短板弱項,夯實產業發展的根基。
二、思路與目標
(一)總體思路。堅持立足國內、自主創新、提質保供的發展戰略,以推動種豬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種公豬站、戰略種源基地為抓手,以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為根本動力,大力支持專業化育種和聯合育種發展,構建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逐步建立基于全產業鏈的新型育種體系,建成更加高效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生豬種業,引領和支撐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二)總體目標。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瘦肉型品種生產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保障更高水平的良種供給;以地方豬遺傳資源為素材培育的特色品種能充分滿足多元化市場消費需求;種源生物安全水平顯著提高;形成“華系”種豬品牌,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豬企業3?5個。
(三)核心指標
通過對瘦肉型豬的持續改良,核心育種群主要性能指標達到:
1. 30?120千克日增重年均進展1%以上,達120千克體重日齡160天以下。
2.母系品種總產仔數年均進展0.2頭,母豬年產斷奶仔豬數達32頭以上。
3.30?120千克飼料轉化率達到2.45:1。
地方品種及其培育品種可參照上述指標設定改良目標。
三、技術路線
(一)瘦肉型品種。以杜洛克豬、長白豬與大白豬等為基礎創制育種素材,綜合考慮不同目標性狀之間的關系,優化綜合選擇指數,應用表型智能化精準測定技術和全基因組選擇等育種新技術,實現種豬性能的持續改良。
(二)培育品種。以地方品種與引進品種為育種素材,培育優質、高效新品種和配套系,滿足市場對優質豬肉的需求。
(三)地方品種。對肉質好、抗逆性強等特色優勢明顯的地方豬品種通過本品種選育培育專門化新品系。
四、重點任務
(一)打造協同高效的育種體系
1.主攻方向。基于“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國家核心種公豬站+國家生豬戰略種源基地”,建立統籌兼顧、系統完備、前瞻布局的育種框架,有力支撐生豬種業創新。
2.主要內容
——采用企業申報、省級畜禽種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推薦的方式,繼續遴選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優化核心育種群結構和布局,開展地方品種和培育品種的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的遴選。完善管理辦法和遴選標準,加強管理。
——支持建設一批使用遺傳評估優秀的公豬、存欄規模500頭以上的國家核心種公豬站,促進核心場間遺傳交流,提升遺傳傳遞效率。
——以縣域為單位,創建一批具有高標準生物安全和高質量核心群的國家生豬戰略種源基地,鼓勵地方實施特殊保護政策,構建高安全等級的核心種質資源群體。
——持續推進企業自主育種,支持生豬種業優勢省份開展區域性聯合育種,發展基于全產業鏈的新型育種模式。
3.預期目標。遴選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數量達到120個,其中遴選以地方品種或培育品種為核心群的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20個;遴選建設國家核心種公豬站達到30個,存欄規模達2萬頭以上;創建國家生豬戰略種源基地5個;培育區域性聯合育種實體8?10個、全產業鏈育種企業15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企業3?5家。
(二)構建全產業鏈育種數據體系
1.主攻方向。建立高效智能化種豬性能測定體系,大幅提升育種數據采集能力。
2.主要內容
——完善種豬登記制度和登記技術規范,開展覆蓋核心群、擴繁群、生產群及屠宰加工等環節的全產業鏈關鍵數據采集。
——支持育種企業采用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新型測定裝備,建立精準高效表型組測定技術體系。
——建立健全種豬性能測定標準體系,在完善生長、繁殖性狀的基礎上,建立胴體、肉質、健康、行為、使用壽命、體型等目標性狀測定標準。
3.預期目標。獲取全產業鏈育種大數據,支撐高效精準育種。
(三)提高生豬育種服務效能
1.主攻方向。建立多元化高效育種技術服務和種豬質量認證體系,支持育種企業提升精準育種效率。
2.主要內容
——加強國家種豬遺傳評估中心建設,自主開發算法和評估系統,提升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及時性與權威性,指導企業實施精準選育。
——完善豬基因組選擇技術平臺,不斷提升參考群規模和質量并加快推廣應用,提升低遺傳力性狀(繁殖力等)、難以度量性狀(肉質等)的育種效率。
——種豬性能測定中心積極開展同胞測定和后裔測定,彌補場內測定在胴體、肉質等性狀方面的不足,完善種豬優質優價質量評價體系。
——堅持市場化方向,培育一批技術先進、運行規范、服務高效的社會化育種服務組織,為遺傳改良技術支撐工作提供有力補充。
3.預期目標。建成國際一流水平的國家種豬遺傳評估中心;基因組選擇參考群規模達到20萬頭以上;形成優勢互補、功能齊備的種豬育種服務體系,有效支撐育種企業發展壯大。
(四)提升品種創新和資源利用水平
1.主攻方向。系統評價我國地方資源種質特性,發揮地方品種資源優勢,提升品種創新能力和育種企業核心競爭力。
2.主要內容
——持續開展瘦肉型品種、特色優勢明顯的地方豬品種的品種選育,培育專門化新品系。
——建設覆蓋全部地方豬遺傳資源的DNA特征庫和表型庫,系統挖掘種質性狀關鍵基因,利用地方豬遺傳資源創制育種新素材。
3.預期目標。地方豬遺傳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培育新品種及配套系10?15個。
(五)完善種豬生物安全體系
1.主攻方向。構建和完善種豬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大幅提高種豬健康水平。
2. 主要內容
——完善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公豬站和種源基地環境控制和管理配套技術,建立更加嚴格、規范的生物安全體系,提高疫病防控和凈化能力,確保種豬質量。
——完善準入管理,將非洲豬瘟、口蹄疫、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等主要疫病監測結果作為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種公豬站、戰略種源基地遴選和核驗的考核標準。
——建立生物安全隔離區,加快推進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國家核心種公豬站生物凈化,創建無疫區、無疫小區或凈化示范場,加強核心種豬資源的保護。
3.預期目標。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種公豬站和戰略種源基地生物安全水平大幅提高,種豬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管理。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本計劃的組織實施。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負責制定和修訂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評估遺傳改良進展、開展育種技術指導等工作。省級畜禽種業主管部門負責本省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種公豬站、種豬戰略種源基地的資質推薦和管理,全面落實遺傳改良計劃各項任務。省部級種豬測定中心負責集中測定及技術培訓。鼓勵優勢產區制定實施本地區生豬遺傳改良計劃。
(二)加大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對生豬遺傳改良計劃的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重點加大對生產性能測定、育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支持。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項目優先支持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種公豬站、國家生豬戰略種源基地建設。對禁養區內確需關停搬遷的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地方政府要安排用地支持異地重建。支持將長期致力于生豬育種的技術人員納入各級政府的人才計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創新運行模式。加強本計劃實施監督管理工作,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嚴格遴選并及時公布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種公豬站和戰略種源基地名單,建立定期考核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考核制度,通報考核結果,對考核不達標的及時取消資格。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完善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專家聯系制,進一步提高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加強宣傳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加強遺傳改良計劃的宣傳,增進社會各界對生豬種業自主創新的理解和支持。多層次、多渠道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我國生豬種業從業人員素質。利用種業大數據平臺,促進信息交流和共享。多措并舉,不斷提高我國遺傳評估的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繼續支持開展種豬拍賣,展示示范優良品種,打造國產種業品牌。鼓勵育種企業加強國際交流。
附件2
?????????全國奶牛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科學地實施奶牛遺傳改良計劃,對于提高奶業良種化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2008—2020年)》的全面實施,加快了奶牛良種培育步伐,大幅提高了奶牛生產水平。為進一步加快奶牛種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奶業全面振興,制定本計劃。
一、基礎與要求
(一)發展基礎。2008年以來,全國奶牛群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2020年全國成母牛平均單產達到8300千克,較2008年增加了3500千克,增幅達73%,總體遺傳改良成效顯著。一是繁育體系不斷健全。遴選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10家,核心群規模達到6400余頭,建設了24家奶牛種公牛站;建立生產性能測定中心38個、標準物質制備實驗室1個、全國奶牛數據中心1個,生產性能測定能力顯著提升;推動形成了多個奶牛育種自主創新聯盟,聯合育種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二是基礎工作不斷完善。制修訂了《中國荷斯坦牛公牛后裔測定技術規程》等一系列國家及行業標準和規范。累計品種登記195.4萬頭、體型鑒定45.3萬頭,2020年生產性能測定規模達到129.5萬頭,持續開展全國青年公牛聯合后裔測定。三是遺傳評估日趨規范。建立了我國奶牛遺傳評估技術平臺,制定了中國奶牛性能指數(CPI);構建了奶牛基因組選擇參考群體,2012年啟動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組遺傳評定,實現青年公牛基因組檢測全覆蓋;每年定期發布《中國乳用種公牛遺傳評估概要》,指導全國奶牛場科學選種選配。四是良種推廣水平穩步提升。奶牛人工授精技術得到普及,人工授精比例達到95%以上,國產凍精質量合格率達到99.4%;性控凍精在奶牛良種擴繁中發揮重要作用,胚胎生產和胚胎移植技術日臻完善;科學選種選配技術廣泛應用,良種推廣模式不斷創新。
(二)發展要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國辦發〔2018〕43號)對做大做強民族奶業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要加強良種繁育及推廣工作。第一期奶牛遺傳改良計劃的實施,還未從根本上扭轉我國奶牛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弱、整體競爭力不強的局面。現階段,奶牛育種基礎性工作薄弱,生產性能測定參測比例低、數據質量不高,繁殖、健康等性狀數據收集不完善;基因組選擇參考群體規模小,性別控制和胚胎擴繁等現代繁育技術研發與應用力度不足;種牛自主選育體系不完善,育種核心群規模小,聯合育種機制相對松散,凍精質量監管不全面等問題依然存在。新形勢下,有必要繼續實施奶牛遺傳改良計劃,著力解決我國奶牛種業發展的短板弱項,夯實奶業全面振興的根基。
二、思路與目標
(一)發展思路。堅持自主創新,以提升奶牛種業核心競爭力為總目標,聚焦奶牛種源自主培育,對標奶業發達國家,優化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夯實基礎性工作,加快現代育種技術創新與應用,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統籌奶牛種業發展和疫病安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奶牛種業企業,為實現奶業競爭力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到2035年,建成一批高標準、高水平的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建立全國奶牛育種大數據和遺傳評估平臺,育種新技術實現自主突破,高效擴繁效率得到全面提升,群體遺傳改良技術體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和種公牛站生物安全水平顯著提高,奶牛群體平均產奶性能顯著提升,培育出2—3家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奶牛種業企業。
(三)核心指標
1.年自主培育后備公牛1000頭以上,選留優秀種公牛150頭。
2.奶牛群體平均年單產達到9500千克以上,每世代產奶量遺傳進展提高350千克、乳蛋白量提高10千克、乳脂量提高12千克。
3.自主培育種公牛占比達到70%以上。
三、技術路線
本計劃以中國荷斯坦牛為主,以提高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體型鑒定、品種登記的比例和質量為基礎,以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和種公牛站建設為依托,以分子育種技術創新應用為支撐,堅持高產、高效和健康的育種目標,在持續提升奶牛產奶性能的同時,不斷優化育種目標,加強對繁殖、健康和抗病力等性狀的選育。構建國際一流的育種技術支撐平臺,重點通過核心種源自主培育體系建設和良種擴繁技術應用,顯著提升核心種源自主培育能力,實現奶牛群體遺傳改良。
四、主要任務
(一)完善生產性能測定體系
1.主攻方向。推進育種數據采集標準化,建立高效智能化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體系,大幅提高數據采集能力和質量。
2.主要內容
——完善奶牛品種登記規程,在全國組織開展登記工作。完善奶牛良種登記規程,重點對種公牛及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核心群實施登記,向社會推薦優良種牛。
——擴大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規模,增加奶牛健康、繁殖等性狀的測定;加強標準物質制備與研發,提升生產性能測定中心檢測能力。
——加強奶牛體型鑒定工作,擴大體型鑒定規模,規范體型鑒定員管理。
——建立全國奶牛育種大數據平臺,制定奶牛育種數據標準,加快智能化精準數據采集技術研發與應用,擴大數據采集范圍,提高數據采集效率,深入開展大數據信息挖掘、分析與綜合應用。
3.預期目標。累計品種登記、良種登記數量分別達到500萬頭和30萬頭,每年新增生產性能測定奶牛10萬頭以上,生產性能測定參測率達到45%以上,體型鑒定數量累計完成150萬頭。
(二)強化種源基地建設
1.主攻方向。建立以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和種公牛站主導的核心種源培育體系,創新聯合育種組織機制,提升核心種源自主創新能力,保障優質種源供給。
2.主要內容
——采用企業申報、省級畜禽種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推薦的方式,繼續遴選一批種群質量高、育種基礎好的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完善管理辦法和遴選標準,加強管理。
——支持種公牛站加快種源自主創新,開展青年公牛培育。持續實施后裔測定,增加參測公牛數量,提高后裔測定時效性。開發新型種質產品,提高遺傳物質生產效率和質量。
——支持種公牛站、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開展聯合育種,創新聯合育種機制,培育市場化運作的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多元協同的聯合育種實體,促進育種水平全面提升。
——支持優勢育種企業有效整合資源、人才技術等要素,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升國產種質產品品牌影響力。
3.預期目標。遴選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數量達到50個,核心群母牛數量達到2萬頭以上;每年新增后裔測定公牛150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奶牛種業企業2?3家。
(三)加強育種科技創新
1.主攻方向。構建國際一流的育種技術支撐平臺,加快繁育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驅動我國奶牛種業科技創新快速發展。
2.主要內容
——系統挖掘影響產奶量、牛奶品質、繁殖和健康等性狀的關鍵基因,加強創新利用,開展特色種質創制。
——擴大奶牛基因組選擇參考群規模,加快基因組檢測技術的迭代升級;優化產奶、體型、繁殖、健康等育種目標性狀的基因組遺傳評估技術,提高基因組評估準確性。
——建設國家奶牛遺傳評估中心,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遺傳評估軟件,研究健康、繁殖和飼料效率等新性狀的遺傳評估,完善中國奶牛性能指數。定期發布評估結果,指導奶牛場科學選種選配。
——加快良種高效擴繁新技術創新應用,利用超數排卵、胚胎移植、性別控制等先進繁育技術,提高良種擴繁效率,擴大高水平種質群體規模。
3.預期目標。參考群規模達10萬頭以上,基因組選擇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廣泛應用,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組遺傳評估率達到100%,實現遺傳評估與國際接軌,奶牛種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四)規范遺傳材料監管
1.主攻方向。加強奶牛遺傳物質監管,提高種質質量安全水平,加快優良種質推廣應用。
2.主要內容
——制修訂《牛冷凍精液》《奶牛胚胎移植技術規程》等遺傳物質相關技術標準,完善精液、胚胎等遺傳物質監管機制,開展遺傳性能、遺傳缺陷等質量監督檢測,確保遺傳物質質量安全。
——開展人工授精人員技術培訓。堅持市場化方向,創新良種推廣模式,發展一批技術實力強、運行規范、服務高效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提高優良種質的利用效率。
3.預期目標。實現奶牛遺傳物質質量監管全覆蓋,優良種質利用效率顯著提高。
(五)健全生物安全防控
1.主攻方向。重點做好奶牛布氏桿菌病、結核病、口蹄疫等重大疫病防控工作。
2.主要內容
——完善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和種公牛站環境控制和管理配套技術,建立更加嚴格、規范的生物安全體系,提高疫病凈化能力,確保種牛質量。
——完善準入管理,將布氏桿菌病、結核病、口蹄疫等主要疫病監測結果作為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遴選和核驗的考核標準。
——加快推進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種公牛站疫病凈化,創建無疫區、無疫小區或凈化示范場。
3.預期目標。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和種公牛站率先達到農業農村部動物疫病防控的有關要求。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管理。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本計劃的組織實施。全國奶牛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負責制修訂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評估遺傳改良進展、開展相關育種技術指導等工作。省級畜禽種業主管部門負責本區域內新增種公牛審核與備案、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推薦和管理,全面落實遺傳改良計劃各項任務。中國奶業協會、各生產性能測定中心等有關單位配合做好技術支撐工作。鼓勵優勢產區制定實施本地區奶牛遺傳改良計劃。
(二)加大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奶牛遺傳改良計劃的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重點加大對生產性能測定、育種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聯合育種、遺傳物質監管、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優先支持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種公牛站、生產性能測定中心等育種單位建設。定期對測定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進行第三方抽查和考核。鼓勵將長期致力于奶牛育種的技術人員納入各級政府的人才計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創新運行模式。加強本計劃實施監督管理工作,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加強對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的監督管理,建立定期考核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考核制度,通報考核結果,對考核不達標的及時取消資格。鼓勵生產性能測定中心形成第三方服務機制。完善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專家聯系制度,鼓勵核心育種場與種公牛站加強合作,提高育種水平和供種能力。加強體型鑒定員等專業技術人員規范管理。
(四)加強宣傳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全國奶牛遺傳改良計劃的宣傳,增強社會各界對奶牛種業自主創新的理解和支持。實時公布奶牛遺傳評估概要,并加強在生產實際中的指導與應用,支持開展種牛評比、展示和拍賣活動。多層次、多渠道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我國奶牛種業從業人員素質。
(五)推進國際交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育種技術,有序引進國外優良種質資源,鼓勵國內育種單位與國際育種組織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奶牛種業與國際接軌。
附件3
????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肉牛產業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種是肉牛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2011—2025年)》實施以來,構建了肉牛遺傳改良體系基本框架,肉牛生產性能持續提高。為全面提高我國肉牛種業創新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支撐和引領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前期肉牛遺傳改良工作基礎上,制修訂本計劃。
一、基礎與要求
(一)發展基礎。2011年以來,全國肉牛遺傳改良工作成效顯著。一是良種繁育體系逐步完善。遴選了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42家,覆蓋肉牛品種26個,組建育種核心群2萬余頭,36家種公牛站存欄肉用、兼用采精種公牛2200余頭,自主培育和供種能力不斷提升。二是基本建立了種牛生產性能測定體系。制訂了《肉牛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規范》,78個場站累計3.2萬余頭肉牛參與品種登記和生產性能測定。2015年啟動西門塔爾牛全國聯合后裔測定,累計測定種公牛103頭。三是建立了肉牛遺傳評估平臺。制定中國肉牛選擇指數(CBI)和中國乳肉兼用牛總性能指數(TPI),每年定期發布遺傳評估結果,指導肉用種公牛選育,累計完成肉用種公牛遺傳評估5914頭;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基因組選擇技術平臺,制定了中國肉牛基因組選擇指數(GCBI),組建了規模為2300頭的參考群體。四是聯合育種穩步推進。成立了多種形式的聯合育種組織,吸納全國30多家種公牛站和核心育種場參與,實現資源、技術和育種信息的互通共享。五是地方遺傳資源開發利用逐步開展。對秦川牛、延邊牛、渤海黑牛等地方品種開展持續選育,以地方牛遺傳資源為育種素材,培育了蜀宣花牛、云嶺牛和阿什旦牦牛并通過國家新品種審定。
(二)發展要求。國內牛肉消費剛性需求一直呈增長態勢,肉牛種業發展潛力巨大。第一期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實施時間有限,育種基礎工作薄弱,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總體規模小,育種核心群小,引進品種本土化選育效率不高,聯合育種機制不完善,地方品種優良特性挖掘利用不足、選育方向不明確等制約肉牛種業發展的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結合形勢變化,發布實施更加全面系統的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對于促進肉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二、思路與目標
(一)發展思路。堅持自主創新,以提高肉牛生產效率和牛肉品質為總目標,立足我國主導品種群體優勢和地方品種資源特色優勢,加強選育和高效利用,夯實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和遺傳評估等育種基礎,加快現代育種技術研發與應用,優化聯合育種組織機制,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現代肉牛種業創新體系,全面提升肉牛種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撐引領現代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目標。到2035年,建成一批高水平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優質種源的供給能力顯著提升,擴大品種登記和生產性能測定范圍,建成世界一流的遺傳評估平臺,加快遺傳選擇進展,育肥牛胴體重提高15%?20%,培育肉牛新品種、新品系3?5個,打造現代肉牛育種企業2?3家,肉牛種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三)核心指標
1.每年培育優秀種公牛400頭,其中自主培育比例達到80%以上。每年開展青年公牛的后裔測定150頭。
2.胴體重提高15%?20%;乳肉兼用牛產奶量提高10%?20%。
三、技術路線
(一)引進品種。加強種公牛自主培育體系建設,持續選育提高肉用生產性能,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增強自主供種能力;充分發揮乳肉兼用牛產奶和產肉性能的綜合優勢,構建乳肉兼用牛選育體系。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優化利用引進品種的雜交繁育體系,充分發揮雜種優勢,提高肉牛生產水平。
(二)培育品種。擴大育種群數量,加大育種群體選擇強度,提高供種能力;堅持持續選育產肉能力和胴體品質,提高群體整齊度;堅持性能測定與遺傳評估,結合育種新技術,開展適應不同生產模式的肉牛新品種選育,優勢并舉,支撐高效肉牛產業發展。
(三)地方品種。普通牛應加強本品種的保護、選育和利用,充分挖掘地方品種肉質好、耐粗飼、抗逆性強等優良特性,構建中國特色肉用牛選育體系,提高肉用生產性能和種群供種能力,支撐優質特色肉牛產業發展。水牛著重開展選育基礎性工作,逐步構建選育體系;充分利用引進奶水牛優良品種,提高產肉及產奶性能,支撐區域特色水牛產業發展。牦牛重點完善繁育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牦牛遺傳資源特性,優化生產性能測定技術體系,提高種公牛供種能力,因地制宜推廣人工授精技術,有力支撐高原地區肉牛業發展。
四、重點任務
(一)健全肉牛良種繁育體系
1.主攻方向。擴大肉牛高質量育種核心群規模,增強種公牛自主培育能力,提高肉牛核心種源自給率。
2.主要內容
——采用企業申報、省級畜禽種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推薦的方式,繼續遴選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完善管理辦法和遴選標準,加強管理。
——完善肉牛后裔測定技術規范,支持種公牛站加快種源自主創新,開展聯合后裔測定,提高遺傳物質生產效率和質量。
——加強選種選配,加快推廣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繁育技術,因地制宜開展牦牛、水牛人工授精,提升優質種源的利用效率。
3.預期目標。遴選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達到60個,育種核心群達1.5萬頭以上,年青年公牛后裔測定150頭,人工授精比例提高15%。
(二)完善肉牛育種基礎工作
1.主攻方向。建立高效智能化數據采集系統,育種信息采集覆蓋全產業鏈。
2.主要內容
——完善肉牛品種登記技術規程,擴大肉牛品種登記范圍。完善肉牛良種登記技術規程,重點在種公牛站和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實施良種登記,向社會推介優秀種牛。
——建立以場內測定為主、場內測定和生產性能測定中心測定相結合的性能測定體系。開展體型鑒定,擴大乳肉兼用牛、水牛產奶性能測定規模。健全牦牛、水牛生產性能測定體系。
——鼓勵肉牛優勢產區組織繁育、育肥、屠宰相關企業參與育種數據采集,提升產區肉牛育種及生產水平。
——組建具有專業水平的測定員隊伍,定期開展技術培訓,規范測定員管理。
3.預期目標。累計品種登記牛10萬頭以上,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核心群和種公牛全部實現良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累積達到25萬頭以上。
(三)加快肉牛育種技術創新
1.主攻方向。加快育種新技術研發與應用,打造國際一流的肉牛育種技術支撐平臺。
2.主要內容
——建設國家肉牛遺傳評估中心和品種性能測定中心,制定和完善中國肉牛、牦牛、水牛和乳肉兼用牛選擇指數。定期發布遺傳評估結果,科學指導選種選配。
——擴大基因組選擇參考群體,完善肉牛基因組選擇指數,提高選擇準確性。對種公牛和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核心群開展基因組檢測。
——開展飼料轉化率、肉質和繁殖等性狀評估模型及方法創新,研發多品種聯合遺傳評估方法。
3.預期目標。肉牛遺傳評估準確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因組選擇參考群達到1萬頭以上,實現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和種公牛站主導品種基因組檢測全覆蓋。
(四)深化肉牛聯合育種體系
1.主攻方向。創新聯合育種組織機制,提高肉牛核心種源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我國肉牛種業競爭力。
2.主要內容
——支持成立品種聯合會(聯盟)、區域育種聯合會(聯盟)、育種技術聯盟等多種形式聯合育種組織,培育聯合育種實體。
——鼓勵優勢育種企業集聚資源、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肉牛種業企業。
3.預期目標。形成相對完善的聯合育種創新機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肉牛種業企業2—3家。
(五)加強遺傳資源創新利用
1.主攻方向。發揮地方品種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優質特色性狀基因,培育新品種、新品系。
2.主要內容
——鼓勵群體規模大、特色優勢明顯的地方品種,持續開展本品種選育,提高生產性能。
——挖掘地方牛品種的優質特色性狀基因,利用多組學等技術,系統挖掘影響產肉、肉質、飼料轉化率和抗逆性等性狀的關鍵基因,創制特色種質。
——以地方品種為育種素材,利用傳統和現代育種技術,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新品種、新品系培育。
3.預期目標。獲得一批重要性狀功能基因,培育新品種、新品系3—5個。
(六)強化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1.主攻方向。重點做好肉牛布氏桿菌病、結核病、口蹄疫等重大疫病防控工作。
2.主要內容
——完善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種公牛站環境控制和管理配套技術,建立更加嚴格、規范的生物安全體系,提高疫病防控和凈化能力,確保種牛質量。
——完善準入管理,將布氏桿菌病、結核病、口蹄疫等主要疫病監測結果作為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遴選和核驗的考核標準。
——建立生物安全隔離區,加快推進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種公牛站疫病凈化,創建無疫區、無疫小區或凈化示范場,加強核心種牛資源的保護。
3.預期目標。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和種公牛站率先達到農業農村部動物疫病防控的有關要求。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管理。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本計劃的組織實施。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負責制修訂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評估遺傳改良進展、開展育種技術指導等工作。省級畜禽種業主管部門負責本區域內新增種公牛審核與備案,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推薦和管理,全面落實遺傳改良計劃各項任務。鼓勵肉牛業優勢產區制定實施本地區肉牛遺傳改良計劃。
(二)加大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的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重點加大對聯合育種、生產性能測定、育種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支持。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項目優先支持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生產性能測定中心及種公牛站建設。支持將長期致力于肉牛育種的技術人員納入當地的人才計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創新運行模式。加強本計劃實施監督管理工作,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嚴格遴選并及時公布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名單。加強對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的監督管理,建立定期考核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考核制度,通報考核結果,對考核不達標的及時取消資格。完善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專家聯系制,進一步提高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鼓勵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與種公牛站加強合作,提高育種水平和供種能力。定期對測定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進行第三方抽查和考核。
(四)加強宣傳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的宣傳,增強社會各界對種業自主創新的理解和支持。利用種業大數據平臺,促進信息交流和共享。實時公布肉牛遺傳評估概要并加強其在生產實際中的指導與應用,繼續支持開展種牛評比、拍賣,展示示范優秀種牛。多措并舉,不斷提高我國遺傳評估權威性、公信力和影響力。多層次、多渠道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我國肉牛種業從業人員素質。鼓勵育種企業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附件4
???全國羊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我國既是 羊產品生產、消費大國,也是羊毛、羊絨制品出口大國,羊存欄量、出欄量、肉產量和絨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發展羊產業對增加農牧民收入、保障供給、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種業是現代羊產業發展的基石,遺傳改良是提高羊產業競爭力的關鍵。自《全國肉羊遺傳改良計劃(2015—2025年)》實施以來,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肉羊種業的發展。為加快推進羊種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前期肉羊遺傳改良工作的基礎上,制修訂本計劃。
一、基礎與要求
(一)發展基礎。近些年,我國羊遺傳改良工作積極推進,開啟了羊種業發展的新局面。一是育成了一批新品種。目前,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的羊品種共167個,其中綿羊89個、山羊78個。育成新品種10個,這些育成品種特性明顯、生產水平高、適應性強,在提高我國羊生產水平和產品品質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二是良種繁育體系逐步完善。與羊產業區域布局相適應,初步建立了以種羊場為核心、以繁育場為基礎、以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和性能測定中心為支撐的良種繁育體系。全國現有綿羊種羊場823家,山羊種羊場449家,遴選國家肉羊核心育種場28家,性能測定中心(站)和絨毛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各3個。三是生產水平穩步提升。羊出欄率由1980年的23%提高到2019年的105.4%,胴體重由10.5千克提高到15.4千克。細毛羊個體產毛量明顯提高,羊毛主體細度由20世紀90年代的64支提高到目前的66支以上。絨山羊產絨量明顯提高,羊絨品質保持優良。2015—2020年,全國奶山羊300天泌乳期平均產奶量從450千克增加到500千克。
(二)發展要求。當前,我國羊產業正處于關鍵轉型階段,即由以分散、粗放經營為主向以規模化、標準化為主轉變,規模化舍飼比重不斷增大。為適應產業發展新形勢,在第一期肉羊遺傳改良計劃的基礎上,發布實施更加全面、系統的羊遺傳改良計劃,對于解決我國羊種業基礎工作薄弱,育種基礎設施和裝備較差,選育手段落后,性能測定、遺傳評估等基礎工作不系統,部分地方品種選育目標不明確,企業育種技術力量較弱,聯合育種機制不完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思路與目標
(一)總體思路。堅持本品種持續選育和新品種培育并重,立足自主創新,以提高生產性能和產品品質為主攻方向,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機制,完善以國家羊核心育種場為主體的良種繁育體系,持續加強育種基礎性工作,加大科技支撐力度,不斷提升羊種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二)總體目標。到2035年,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羊核心育種場,廣泛應用表型精準性能測定、基因組選擇等新技術,建成一流水平的羊遺傳評估技術平臺;現有品種主要生產性能顯著提高,培育一批新品種、新品系,主導品種綜合生產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羊企業,建立完善的繁育體系和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支撐和引領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核心指標
1.主導肉羊品種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分別提高20%及15%以上。
2.重點選育的細毛羊、半細毛羊產毛量提高10%;絨山羊產絨量提高10%,羊絨細度16微米以下。
3.重點選育的乳用羊產奶量提高20%以上。
三、技術路線
(一)肉羊。地方品種重點對生長發育、繁殖和肉品質等性狀開展選育。對規模較大、有一定選育基礎的地方品種雜種群體,制訂選育計劃,開展新品種培育。培育品種開展持續選育,重點提高繁殖性能、肉用性能和飼料轉化率,持續提高種群供種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引進品種開展系統性聯合育種,加快本土化選育和種群擴繁,縮小與國際一流水平的差距,大幅提升自主供種能力。
(二)毛(絨)用羊。在細毛羊和半細毛羊選育上,重點提高羊毛產量、羊毛綜合品質和群體整齊度,兼顧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持續開展聯合育種,提高品種登記和性能測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強供種能力。在絨山羊選育上,重點提升羊絨品質和羊絨產量,改善群體整齊度,完善品種登記和性能測定,保持和鞏固絨山羊種業國際競爭優勢。在地毯毛羊和裘皮羊等其他用途羊選育上,深入挖掘優良特性,加強本品種選育。
(三)乳用羊。重點提高產奶量、乳品質和泌乳持久力,乳用綿羊兼顧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開展產奶性能測定,推進聯合育種。
四、重點任務
(一)加強育種體系建設
1.主攻方向。組建高質量羊育種核心群,建立相對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
2.主要內容
——優化國家羊育種核心群結構和布局,采用企業申報、省級畜禽種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推薦的方式,遴選一批以地方品種、引進品種和培育品種為核心群的國家羊核心育種場。完善管理辦法和遴選標準,加強管理。
——持續推進商業化育種,重點開展主導品種的聯合育種,支持聯合體、協作組、聯盟等聯合育種組織發展,推進建立聯合育種創新實體。
——引導和培育一批技術實力強、運行管理規范的社會化育種服務組織,為遺傳改良工作提供支撐。
3.預期目標。遴選國家羊核心育種場數量達到100家,形成基礎母羊20萬只的育種核心群;建成相對完善的聯合育種機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羊種業企業3?5家。重點培育主導品種10個。
(二)完善性能測定體系
1.主攻方向。建立完善的性能測定體系,構建羊育種數據庫。
2.主要內容
——完善種羊登記制度,修訂種羊登記技術規范,在國家羊核心育種場全面開展品種登記。
——研發表型精準測定技術與裝備,建立表型精準測定技術體系。
——建立健全種羊性能測定規范,完善生長發育、肉質、繁殖、毛絨、乳用等性狀測定規范,建立飼料轉化效率、抗逆等測定規范。
——培養專業的測定員隊伍,實現規范管理,全面開展場內性能測定。
3.預期目標。國家羊核心育種場種羊品種登記實現全覆蓋,每年種羊性能測定數量達到40萬只以上,大幅提升育種數據采集能力。
(三)提升育種自主創新能力
1.主攻方向。建設國家羊遺傳評估中心和基因組選擇技術平臺。
2.主要內容
——建立國家羊遺傳評估中心,構建遺傳評估模型,定期發布遺傳評估結果,指導企業實施精準選育。
——建立羊基因組選擇育種平臺,分類組建高質量參考群體,開發基因組評估方法,在國家羊核心育種場逐步推進基因組選擇技術的應用。
3.預期目標。建成國際一流水平的羊遺傳評估技術平臺,基因組選擇等育種新技術在國家羊核心育種場得到普遍應用。
(四)加強遺傳資源開發利用
1.主攻方向。羊重要性狀關鍵基因挖掘和新種質創制。
2.主要內容
——根據羊優勢產區布局和遺傳資源現狀,確定重點選育品種,制定選育方案,開展持續選育。
——系統挖掘地方羊優異性狀關鍵基因,創制新種質。
——綜合應用現代繁殖新技術,高效擴繁優異種質。
3.預期目標。選育提升生產性能突出、推廣潛力大的現有品種30個,滿足多元化種源需求;挖掘一批重要性狀關鍵基因,創制羊新種質資源。
(五)加強羊種源垂直傳播疫病凈化
1.主攻方向。重點凈化以布魯氏菌病為主的羊種源傳播疫病。
2.主要內容
——完善國家羊核心育種場環境控制和管理配套技術,建立更加嚴格、規范的生物安全體系,提高疫病防控和凈化能力,確保種羊質量。
——完善準入管理,將布魯氏菌病等主要疫病監測結果作為國家羊核心育種場遴選和核驗的考核標準。
——建立生物安全隔離區,加快推進國家羊核心育種場疫病凈化,創建無疫區、無疫小區或凈化示范場,加強核心種羊資源的保護。
3.預期目標。國家羊核心育種場率先達到農業農村部動物疫病防控的有關要求。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管理。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本計劃的組織實施。全國羊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負責制修訂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評估遺傳改良進展、開展育種技術指導等工作。省級畜禽種業主管部門負責本省內國家羊核心育種場的推薦和管理,全面落實遺傳改良計劃各項任務。鼓勵優勢產區制定實施本地區重點羊品種遺傳改良計劃。
(二)加大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全國羊遺傳改良計劃的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重點加大對生產性能測定、育種新技術應用、優良地方品種資源開發利用、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支持。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項目優先支持國家羊核心育種場建設。支持將長期致力于畜禽育種的技術人員納入當地的人才計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創新運行模式。加強本計劃實施監督管理工作,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嚴格遴選并及時公布國家羊核心育種場名單,建立定期考核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考核制度,通報考核結果,對考核不達標的及時取消資格。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完善國家羊核心育種場專家聯系制,進一步提高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加強宣傳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全國羊遺傳改良計劃的宣傳,增強社會各界對羊種業自主創新的理解和支持。依托國家級、省級羊產業技術體系和畜牧技術推廣體系,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及指導,提高我國羊種業從業人員素質。利用種業大數據平臺,促進信息交流和共享。在加強國內羊遺傳改良工作的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優良種質資源和先進技術,鼓勵育種企業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附件5
?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我國是世界上蛋雞飼養量和雞蛋消費量最大的國家。種業是蛋雞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2012—2020年)》實施以來,我國蛋雞種業自主創新和良種推廣能力顯著增強,已基本擺脫對引進品種的依賴。為進一步強化我國蛋雞種業發展優勢,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制定本計劃。
一、基礎與要求
(一)發展基礎。2012年以來,全國蛋雞遺傳改良工作成效顯著。一是育成了一批有競爭力的品種。育成蛋雞品種15個,其中高產蛋雞品種7個、地方特色蛋雞品種8個,占我國已育成蛋雞品種的65%。經持續選育,高產蛋雞品種72周齡產蛋數增加了10?12個,料蛋比降低了0.2?0.3,死淘率降低了3.0?3.5個百分點。目前自主培育蛋雞品種類型齊全,生產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二是基本建成了商業化育種體系。先后遴選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5家、良種擴繁推廣基地16個,供種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2019年在產祖代種雞存欄60萬套,其中自主培育品種38萬套,我國蛋雞產業已基本擺脫對引進品種的依賴。三是加快了育種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成功研發出蛋雞專用SNP芯片,基因組選擇進入實質性應用階段。發現了控制綠殼性狀基因SLCO1B3并應用于綠殼蛋雞品種培育。建立了魚腥味易感等位基因的檢測方法并應用于高產蛋雞育種。挖掘出抑制顯性白羽基因的突變位點,育成了紅羽粉殼蛋雞品種。
(二)發展要求。當前,我國蛋雞業正由數量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這對蛋雞種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實施第一期蛋雞遺傳改良計劃后,蛋雞種業還依然面臨智能化精準測定裝備研發應用不足,測定時間偏短、群體偏小,蛋品質、飼料轉化效率、抗病力等性狀選育進展相對緩慢,基因組選擇技術應用滯后,科企實質性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地方特色蛋雞品種產品品質內涵挖掘不深入、品種質量有待提高,疫病凈化不到位等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還需要繼續深入實施遺傳改良計劃,為蛋雞業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
二、思路與目標
(一)總體思路。堅持自主創新,以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蛋品消費為出發點,以提高品種自主培育能力和國內市場占有率為主攻方向,通過市場化機制有效整合利用產業資源,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蛋雞種業創新體系,強化以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為龍頭的育繁推一體化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我國蛋雞種業發展水平。
(二)總體目標。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育種技術創新與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核心育種場生物安全水平顯著提高。育成蛋雞新品種8?10個,現有品種質量持續提高,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種1?2個、打造世界一流的種業企業1?2個,自主培育品種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70%,開拓自主培育品種的國際市場。
(三)核心指標
1.高產蛋雞700日齡產蛋數達到500個以上,產蛋期(至72周齡)料蛋比達到1.9∶1、成活率達到96%以上。
2.地方特色蛋雞品種產蛋數年增加1.5個以上,產蛋期料蛋比年降低0.02以上、成活率達到94%以上。
三、技術路線
(一)高產蛋雞。持續選育已育成蛋雞品種,繼續培育新品種,不斷提高蛋品質量,提升國產蛋雞品種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
(二)地方特色蛋雞。結合資源優勢和區域消費需求,加強地方雞種資源的開發利用,培育地方特色蛋雞新品種,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
四、重點任務
(一)強化國家蛋雞育種體系
1.主攻方向。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蛋雞新品種。
2.主要內容
——采用企業申報、省級畜禽種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推薦的方式,繼續遴選高產蛋雞和地方特色蛋雞核心育種場。
——深化科企合作模式,逐步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分配機制和風險控制機制,支持育種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機構建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3.預期目標。遴選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達到8個,育成蛋雞新品種8?10個,部分品種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打造世界一流的蛋雞種業企業1?2個。
(二)夯實國家蛋雞良種擴繁體系
1.主攻方向。建立一批高標準、高水平的良種擴繁推廣基地,提高高質量種源的供給水平。
2.主要內容
——重點遴選具有自主培育品種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兼顧推廣量大的引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建立國家蛋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提升供種保障能力。
——提升現代裝備水平,規范種雞生產管理,發揮品種遺傳潛力,提高生產效率。
3.預期目標。遴選國家蛋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達到20個,供種能力達到蛋雞飼養總量的70%以上。打造億級飼養量的自主培育品種2?3個、5000萬級飼養量的品種3?5個、千萬級飼養量的地方雞或地方特色蛋雞品種2?4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種品牌1?2個。
(三)升級國家蛋雞良種技術支撐體系
1.主攻方向。健全性能測定體系,研究新性狀的測定與選育方法,加快基因組選擇等新技術的應用。
2.主要內容
——支持和鼓勵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提升智能化測定裝備水平,規范開展各代次性能測定。種禽質量監督檢驗測定機構開展父母代和商品代性能測定,定期公布測定結果。
——建立品質、行為等性狀測定與選育方法。研究應用超長產蛋期相關育種技術,提高產蛋持久性和后期蛋品質。完善育種數據采集與應用技術,推廣應用基因組選擇育種。
——開展地方雞資源蛋用種質特性評價,挖掘優勢特色基因,創制種質資源,為新品種培育提供素材。
3.預期目標。先進育種技術普遍應用,有力支撐本計劃目標的實現。
(四)加強蛋雞種源垂直傳播疾病凈化
1.主攻方向。重點凈化以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等為主的蛋雞種源垂直傳播疫病。
2.主要內容
——完善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和良種擴繁推廣基地環境控制及管理配套技術,建立更加嚴格、規范的核心育種群生物安全體系,提高垂直傳播疫病凈化能力,確保種雞質量。
——完善準入管理,將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等主要疫病監測結果作為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良種擴繁推廣基地遴選和核驗的考核標準。
——加快推進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和國家蛋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疫病凈化,創建無疫區、無疫小區或凈化示范場。
3.預期目標。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良種擴繁推廣基地率先達到農業農村部動物疫病凈化的有關要求。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管理。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本計劃的組織實施。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負責制修訂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評估遺傳改良進展、開展育種技術指導等工作。省級畜禽種業主管部門負責本省內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良種擴繁推廣基地的推薦和管理,全面落實遺傳改良計劃各項任務。鼓勵優勢產區制定實施本地區蛋雞遺傳改良計劃。
(二)加大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的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重點加大對生產性能測定、育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疫病凈化等方面的支持。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項目優先支持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建設。支持將長期致力于蛋雞育種的技術人員納入當地的人才計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創新運行模式。加強本計劃實施監督管理工作,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嚴格遴選并及時公布國家蛋雞核心育種場、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名單,建立定期考核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考核制度,通報考核結果,對考核不達標的及時取消資格。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
(四)加強宣傳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的宣傳,增強社會各界對蛋雞種業自主創新的理解和支持。依托國家級、省級蛋雞產業技術體系和畜牧技術推廣體系,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我國蛋雞種業從業人員素質。利用種業大數據平臺,促進信息交流和共享。在加強國內蛋雞遺傳改良工作的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優良種質資源和先進技術。支持我國蛋雞品種參與國際競爭,發展壯大國產品牌。
附件6
??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 我國肉雞出欄量世界第一。雞肉是國內第二大肉類產品,且在肉類消費結構中的占比不斷提高。良種是肉雞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年)》實施以來,我國肉雞新品種培育取得了顯著進展,有效支撐了肉雞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對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滿足城鄉居民肉類消費和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為適應我國肉雞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肉雞種業創新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在前期肉雞遺傳改良工作基礎上,制修訂本計劃。
????一、基礎與要求
???(一)發展基礎。2014年以來,全國肉雞遺傳良工作成效顯著。一是保護、評價和利用了一批地方雞種資源。建立了2個國家級地方雞種活體保存基因庫和25個國家級雞遺傳資源保種場,形成了基因庫和保種場互為補充、相對完善的遺傳資源保護體系,同時挖掘應用了一批影響體型外貌、生長發育、繁殖、肉質等性狀的優勢特色基因。二是培育了一批肉雞新品種。截至2020年,通過國家審定的肉雞新品種、配套系60個,飼料轉化率、產蛋等生產性能取得顯著進展,禽白血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白羽肉雞育種取得積極進展,育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小型白羽肉雞配套系并在市場上快速推廣。三是建立了先進的育種技術體系。飼料轉化率、產蛋等性狀智能化測定裝備和遺傳評估等育種管理系統逐漸應用。挖掘了冠型等外貌性狀分子標記,快慢羽基因、矮小基因等單基因性狀分子標記廣泛應用于育種實踐。研發出我國第一款肉雞55K SNP芯片,基因組選擇技術逐步得到應用。四是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已遴選17個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和16個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所在企業供應的黃羽肉雞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
???(二)發展要求。與國內消費需求升級和我國肉雞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相比,我國肉雞種業還存在一定差距。黃羽肉雞方面,育種企業數量多、規模參差不齊,整體技術力量薄弱,先進育種技術應用不夠,育種設施裝備相對落后,同質化育種現象嚴重,特征明顯、性能優異、市場份額大的核心品種較少;長期以來適應活禽銷售的育種目標,無法滿足新形勢下集中屠宰、冰鮮上市的市場需求。白羽肉雞方面,祖代種雞長期依賴進口,育種素材缺乏,育種技術與國外相比有一定差距;同時,雞白痢沙門氏菌病、支原體病等垂直傳播疫病凈化亟待加強。新形勢下,有必要繼續實施肉雞遺傳改良計劃,著力解決我國肉雞種業發展的短板,夯實產業發展的根基。
????二、思路與目標
??(一)總體思路。堅持自主創新,以提高育種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為主攻方向,深化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機制,推進優勢產業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建立國際一流水平的良種繁育體系,繼續加強生產性能測定、疫病凈化等基礎性工作,加快育種新技術研發與應用,全面提升肉雞種業的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對肉雞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二)總體目標。到2035年,培育肉雞新品種、配套系30個以上,其中白羽肉雞4?6個,實現零的突破。自主培育品種商品代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其中白羽肉雞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建成更高水平的肉雞商業化育種、擴繁體系,顯著增強核心競爭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企業和品種品牌。
??(三)核心指標。黃羽肉雞每種類型形成2?3個主導品種,每個主導品種市場占有率5%以上。培育白羽肉雞配套系4?6個,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1. 黃羽肉雞。快速型黃羽肉雞父母代入舍母雞66周齡產蛋數180個以上;商品雞70日齡體重達到3.0千克以上,飼料轉化率2.4以下。慢速型黃羽肉雞父母代入舍母雞66周齡產蛋數165個以上;商品雞90日齡以上出欄,飼料轉化率3.2以下。2. 白羽肉雞。父母代入舍母雞66周齡產蛋數170個;商品雞42日齡體重2.8千克以上,飼料轉化率1.6以下,胸肌率23%以上,成活率95%以上。3. 小型白羽肉雞。父母代入舍母雞72周齡產蛋數300個以上,商品雞42日齡體重1.5千克,飼料轉化率1.7以下。
??? 三、技術路線
??(一)黃羽肉雞。提高先進育種技術應用水平,夯實性狀遺傳評估基礎。加強胴體性狀、飼料轉化率、繁殖性能和肉品質等性狀選擇,培育適合屠宰加工的黃羽肉雞新品種、配套系。培育特征明顯、性能優異、市場份額大的核心品種,創建知名品牌。進一步完善良種繁育體系。
??(二)白羽肉雞。以引進品種和我國特色地方品種為基礎創制育種素材,綜合考慮不同目標性狀之間的關系,優化綜合選擇指數,應用表型精準測定技術和分子育種技術,培育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白羽肉雞新品種、配套系。
??(三)小型白羽肉雞。規范小型白羽肉雞制種技術,保障父系種雞質量,改善群體疫病凈化和生物安全水平。培育專用新品種、配套系,完善良種繁育體系。
????四、重點任務
??(一)強化國家肉雞育種自主創新體系
????1.主攻方向。建立高標準的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培育品種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2.主要內容
??? ——采用企業申報、省級畜禽種業行政主管部門推薦的方式,繼續遴選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優化結構和布局。
?? ——推進育種優勢資源和技術整合,優化育種方案,完善育種數據采集與遺傳評估技術,開發應用育種新技術,培育肉雞新品種,滿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持續選育已育成肉雞品種,進一步提高品種質量。
???3.預期目標。遴選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數量達到25個,其中白羽肉雞3個以上,育種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造肉雞品種品牌5-10個,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肉雞種業集團3-5個。
??(二)強化肉雞良種擴繁推廣體系
????1.主攻方向。完善祖代、父母代、商品代三級良種擴繁體系,打造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肉種雞企業。
????2.主要內容。在企業自愿申報、省級畜禽種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推薦基礎上,以自主培育品種為主,兼顧引進品種,遴選國家肉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提高雛雞健康水平,提升供種能力。
????3.預期目標。遴選國家肉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達到25個,供種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種雞的質量和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品種的遺傳潛力充分發揮。
???(三)強化國家肉雞育種支撐體系
??? 1.主攻方向。提高肉雞生產性能測定水平,加快肉雞遺傳改良新技術研發和應用,加強地方雞種資源利用。
????2.主要內容
??? ——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完善生產性能測定體系,規范測定各代次的生產性能。種禽質量監督檢驗測定機構測定國家審定品種和引進品種父母代和商品代生產性能,及時公布測定結果。開展品種生產性能的動態分析。
??? ——開展高通量表型精準測定、基因組選擇等育種新技術研發,為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
??? ——開展地方雞遺傳資源的雞肉品質、適應能力等特性評價,挖掘優勢特色基因,創制新種質,為新品種培育提供素材。
? ??3.預期目標。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育種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地方品種資源開發利用取得顯著進展。
? ?(四)加強肉雞種源垂直傳播疫病凈化
? ??1.主攻方向。重點凈化以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等為主的肉雞種源垂直傳播疫病。
??? 2.主要內容
? ? ——完善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和良種擴繁推廣基地環境控制和管理配套技術,建立更加嚴格、規范的核心育種群生物安全體系,提高垂直傳播疫病凈化能力,確保種雞質量。
?? ?——完善準入管理,將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等主要疫病監測結果作為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良種擴繁推廣基地遴選和核驗的考核標準。
? ? ——加快推進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和國家肉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疫病凈化,創建無疫區、無疫小區或凈化示范場。
????3.預期目標。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和良種擴繁推廣基地率先達到農業農村部動物疫病凈化的相關要求。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管理。?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本計劃的組織實施。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負責制修訂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評估遺傳改良進展、開展育種技術指導等工作。省級畜禽種業主管部門負責本省內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良種擴繁推廣基地的推薦和管理,全面落實遺傳改良計劃各項任務。鼓勵優勢產區制定實施本省份肉雞遺傳改良計劃。
??(二)加大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的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重點加大對生產性能測定、育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疫病凈化等方面的支持。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項目優先支持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建設。支持各級畜禽種業主管部門將長期致力于畜禽育種的技術人員納入當地的人才計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創新運行模式。加強本計劃實施監督管理工作,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嚴格遴選并及時公布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國家肉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名單,建立定期考核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考核制度,通報考核結果,對考核不達標的及時取消資格。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完善國家核心育種場專家聯系制,進一步提高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加強宣傳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的宣傳,增進社會各界對肉雞種業自主創新的理解和支持。依托國家級、省級肉雞產業技術體系和畜牧技術推廣體系,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我國肉雞種業從業人員素質。利用種業大數據平臺,促進信息交流和共享。在加強國內肉雞遺傳改良工作的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優良種質資源和先進技術,鼓勵育種企業加強國際交流。
附件7
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名單
主 任:時建忠 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副站長
副主任:鄒 奎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品種創新處處長
????王 健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畜牧處處長
????劉丑生 全國畜牧總站畜禽種業指導處處長
???翟新驗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監測處處長
成 員:陳瑤生 中山大學教授
????張勝利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李俊雅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
????李發弟 蘭州大學教授
???楊 寧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 ??文 杰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
?? ?侯水生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
????陶偉國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品種創新處副處長
??? 張桂香 全國畜牧總站畜禽種業指導處副處長
??? 邱小田 全國畜牧總站畜禽種業指導處高級畜牧師
? ??李 姣 全國畜牧總站畜禽種業指導處高級畜牧師
????段忠意 全國畜牧總站畜禽種業指導處畜牧師
附件8
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咨詢委員會名單
名譽主任:吳常信 院 士 中國農業大學
主??? 任:黃路生 院 士 江西農業大學
成??? 員:陳煥春 院 士 華中農業大學
???????張 沅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宮桂芬 研究員 中國畜牧業協會
???????陳寬維 研究員 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
?????????王愛國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張 勤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徐寧迎 教 授 浙江大學
???????武 英 研究員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杜立新 教 授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李金泉 教 授 內蒙古農業大學
???????王根林 教 授 南京農業大學
???????開榮 研究員 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
???????楊公社 教 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朱 慶 教 授 四川農業大學
???????柳 楠 教 授 青島農業大學
???????楊漢春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秘?? 書:?張 浩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附件9
各畜種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
(一)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
主? 任:陳瑤生 教 授 中山大學
副主任:王立賢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成 員(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王希彪 教 授 東北農業大學
??? 王金勇 研究員 重慶畜牧科學院
????王楚端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云 鵬 推廣研究員 北京市畜牧總站
?? ?呂學斌 研究員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養豬研究所
????朱 礪 教 授 四川農業大學
? ??劉小紅 教 授 中山大學
???李 凱 推廣研究員 河南省畜牧總站
????李加琪 教 授 華南農業大學
?? ?李步高 教 授 山西農業大學
????李學偉 教 授 四川農業大學
????宋成義 教 授 揚州大學
?? ?張桂紅 教 授 華南農業大學
????陳 斌 教 授 湖南農業大學
??? 龐衛軍 教 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趙書紅 教 授 華中農業大學
??? 婁佑武 推廣研究員 江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站
????殷宗俊 教 授 安徽農業大學
????唐中林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基因組研究所
????黃瑞華 教 授 南京農業大學
?? ?梅書棋 研究員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彭英林 研究員 湖南省家畜育種工作站
????曾勇慶 教 授 山東農業大學
????雷明剛 教 授 華中農業大學
????滾雙寶 教 授 甘肅農業大學
????潘玉春 教 授 上海交通大學
(二)全國奶牛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
主? 任:張勝利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副主任:朱化彬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成? 員(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馬 云 教 授 寧夏大學
????馬 毅 研究員 天津市畜牧獸醫研究所
????王雅春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曲永利 教 授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 ??孫東曉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李建斌 研究員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 ?張 震 研究員 河南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
?? ?陳紹祜 高級畜牧師 中國奶業協會
????郭愛珍 教 授 華中農業大學
(三)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
主? 任:李俊雅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副主任:昝林森 教 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趙玉民 研究員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成 員(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 ?王新莊 教 授 河南農業大學
????史遠剛 教 授 寧夏大學
?? ?包呼格吉樂圖 推廣研究員 內蒙古自治區畜牧工作站
????楊潤軍 教 授 吉林大學
????張 楊 研究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
????陳明新 研究員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胡莉萍 推廣研究員 山東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袁躍云 推廣研究員 云南省畜牧總站
????耿繁軍 研究員 河南省種牛遺傳性能測定中心
????高會江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郭凱軍 教 授 北京農學院
????黃必志 研究員 云南草地動物科學院
????閻 萍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韓登武 推廣研究員 甘肅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
????曾慶坤 研究員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牛研究所
(四)全國羊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
主? 任:李發弟 教 授 蘭州大學
副主任:田可川 研究員 新疆畜牧科學院
????羅 軍 教 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成 員(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馬友記 教 授 甘肅農業大學
? ??馬月輝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 ?曲緒仙 推廣研究員 山東省畜牧總站
????劉永斌 研究員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閆若潛 推廣研究員 河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 ??孫 偉 教 授 揚州大學
????楊術環 推廣研究員 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張 莉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張子軍 教 授 安徽農業大學
????張紅平 教 授 四川農業大學
????陳玉林 教 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羅海玲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周 平 研究員 新疆農墾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趙金山 教 授 青島農業大學
????姜勛平 教 授 華中農業大學
????洪瓊花 研究員 云南省畜牧獸醫科學院
(五)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
主? 任:楊 寧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副主任:王克華 教 授 江蘇家禽科學研究所
成 員(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曲魯江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李顯耀 教 授 山東農業大學
?????楊長鎖 教 授 上海農業科學院
???吳艷濤 教 授 揚州大學
???????陳繼蘭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徐桂云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康相濤 教 授 河南農業大學
(六)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
主? 任:文? 杰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副主任:蔣小松 研究員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
成 員(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王??勇 推廣研究員 江蘇省畜牧總站
???李??輝 教 授 東北農業大學
鄒劍敏 研究員 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
張細權 教 授 華南農業大學
邵華斌 研究員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
鄭世軍 教 授 中國農業大學
趙桂蘋 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姜潤深 教 授 安徽農業大學
曹頂國 研究員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
常國斌 教 授 揚州大學
舒鼎銘 研究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謝金防 研究員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
本文由新禽況綜合報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pcfp.cn/2021/1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