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并跌破養殖成本價。處于豬價低谷期,豬企以銷量增長對沖價格下滑的盈利情況恐難以長久,相比2020年轟轟烈烈的跑馬圈地,降本增效、由快轉穩如今成為更多豬企的目標。
業內專家表示,以量補價的出現是因去年豬企擴張太快,導致當下的產能釋放期被動撞上豬價下行。在此背景下,企業需及時根據市場調整產能,控制成本,同時做好疫病防控,加強基礎研發,提高競爭力。
豬價跌破成本價
2021年上半年,豬肉價格接連下跌,據農業農村部監測,6月18日-25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豬肉批發價格跌至22.24元/公斤,環比下降5.8%,同比下降46.5%。6月15日-18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18.83元/公斤,環比下跌8.9%,同比下跌58.1%,較前一周擴大7.1%。
在此背景下,資本市場的豬肉概念股不再吃香,新京報記者結合東方財富數據計算發現,至6月25日收盤,豬肉概念股指數2021年內已下跌13.3%。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豬價已跌破成本價,繼外購仔豬模式的養殖戶自3月開始步入虧損期后,自繁自養模式的養殖戶自6月初也已開始虧損。6月中下旬,以120斤生豬為例,外購仔豬養殖戶的虧損大約在1500元/頭左右,自繁自養養殖戶的虧損大約在300元/頭-400元/頭。不過,豬肉價格雖在不斷下滑,但還未觸及近三年歷史低點,2018年曾有接近10元/公斤的情況。
豬價“跌跌不休”之際,2021年6月,國家發改委會同多部委印發《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并在6月16日發布生豬價格過度下跌三級預警,提示養殖場(戶)科學安排生產經營決策,將生豬產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在朱增勇看來,目前,豬價仍以市場調節機制為主,如果后續出現深度虧損,將會有凍豬肉收儲等形式的宏觀調控手段介入。中長期來看,當前豬價下跌對于2022年-2023年的市場情況有很大警醒作用。國家發改委的新預案有利于基于最新的生產和市場形勢變動進行及時有效的市場調控,防止生產超過合理范圍的波動、穩定豬價。三級預警則是在提醒養殖戶要根據市場形勢適度調節產能,不要盲目擴產和壓欄。
以量補價難長久維續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雖然豬價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但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大北農、金新農、唐人神、天康生物等上市豬企最新披露的5月生豬銷售收入仍同比上升。其中,正邦科技生豬月收入較上年同期多出近1倍。
根據銷售簡報,牧原股份、正邦科技、金新農5月商品豬銷售均價分別降至17.65元/公斤、17.52元/公斤、18.44元/公斤,環比、同比均符合下降趨勢。究其根本,上述企業在豬價下行期仍能保持利潤增長的原因在于“量”。從5月生豬銷量來看,正邦科技同比增長232.23%,唐人神同比增長137.6%,牧原股份同比增長114.03%,溫氏股份、大北農、金新農、天康生物等同比銷量增幅也在四至六成左右。
在豬價持續下滑的現狀下,豬企“以量補價”式的盈利是不是長久之計?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副主任石守定向新京報記者分析,以量補價應該建立在豬價還沒有跌破成本價的基礎上。豬肉供應階段性過剩的情況下,以量補價并不是好策略。目前豬價跌破成本價,持續下去,量增得越大,后續虧損可能也就越多。企業此時的主要任務是合理安排生產,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在朱增勇看來,上述大企業并非主動以量補價維持盈利,只是因為去年擴張太快,產能釋放期剛好撞上現在的豬價下滑。在此背景下,企業需要及時注意市場變化,調整產能。“像牧原股份4月左右就已意識到市場豬肉供給開始向寬松轉變,逐步對二元母豬、仔豬等出欄計劃進行調整,下調價格,加快資金回籠,不再壓大豬。5月后,很多規模企業也逐步注意到這一點。”
從忙擴張轉到降成本
隨著豬價下跌,豬企不得不紛紛調整發展策略重心,相比前兩年的快速擴張,求穩降本成為多家企業今年的工作目標。
2021年5月,新希望執行董事長、總裁張明貴在投資者活動中表示,豬產業經營結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在于前期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發展困難認知不充分,導致規模、模式、節奏等沒有很好匹配,疫情催化和行情變化下的應對能力不足。同時,此前過多追求短期出欄目標,主要精力放在產能擴張上,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后,暴露了對生產和經營的明顯影響。新希望將從聚焦快速發展轉為聚焦日常生產經營,從追求規模轉為追求有效、持續經營,尤其在種豬、仔豬上不做過山車式發展。
唐人神也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對于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將通過飼料產業為養豬精細化飼料提供技術支持,通過肉品產業提升養豬產業生豬附加值,平滑生豬價格波動對利潤的不利影響;同時,會通過加強防疫、精準飼養、樓房養豬、提升種豬品質等措施,降低生豬養殖成本,應對豬價下跌風險。
正邦科技更是多次對外表示,2021年的工作核心是成本管控。2021年6月,正邦科技在路演活動中表示,“豬價下跌對于養殖行業回歸理性有好處”,公司去年第四季度作出淘汰低效母豬的決策,也是源于對豬價走勢的判斷和降成本的考慮,盡早完成母豬優化。正邦科技將通過在源頭上降低單頭仔豬的斷奶成本、改良營養配方、精準和簡化用藥、自己設計豬場精細小環節、優化管理體系和組織形式來實現降成本。
2021年6月,牧原股份董事會秘書秦軍回復投資者稱,面對生豬養殖行業周期性波動,牧原股份未來將不斷加強成本控制。2021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商品豬養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從4月開始,隨著產能釋放和在群成績提升,養殖成本有所下降,預計四季度可以階段性實現14元/公斤的成本目標。
對于當前行業養殖成本的合理區間,朱增勇表示,因為飼料、管理、防疫成本等都在提升,大部分養殖主體成本能夠降到15元/公斤上下就很好,行業龍頭的養殖成本應該控制在13元/公斤-14元/公斤,如果要做到11元/公斤、12元/公斤,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要實現在25以上。同時,朱增勇指出,降低成本也需要時間,對很多企業而言,從現在提高管理效率、改善技術水平到真正把成本降下去,至少要到2022年。
豬企應加強研發能力
至于豬價低于成本期間,養殖主體應注意采取哪些方式幫助自身平穩渡過,石守定指出,動物疫病對生產造成的影響較大,除著重成本控制外,養殖企業現階段也要做好疫病防控。
朱增勇則表示,養殖戶和企業要從權威渠道獲取相應的產能供需信息,而不是盲目相信一些草根調研和咨詢機構為迎合市場心理而發布的信息。其次,要適度放緩生豬出欄速度。大企業的生產安排不像中小養殖戶那樣靈活,比如現在決定放緩到實際完成放緩,起碼要幾個月。而規模企業前期擴張的新廠一旦建成,不可能一直處于空欄狀態。目前,很多企業上半年妊娠母豬量都比較大,后續必然是要向新廠里引進新生仔豬,育肥補欄。所以在放緩速度這一點上,相對中小養殖戶,規模企業會更難。
另外,一部分企業也需要更正對養殖的錯誤認知。雖然三元母豬生產效率比二元母豬低,但前期為了加速復產,很多企業都運用了三元母豬。慢慢到后來,有些企業覺得只管理好三元母豬也可以。但實際上,無論是從產業長期發展的角度,還是企業競爭力的角度而言,豬企未來更重要的還是要提升研發實力。“全球很多出名的大型養殖公司絕不是單靠資本增強競爭力,最后還是科研技術的比拼。所以現在豬企在放緩生產速度的同時,及時淘汰落后母豬產能,加大對領域內的種豬選育等基礎研發也很重要。”朱增勇說。
本文由網絡采編綜合報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pcfp.cn/2021/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