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新牧網-新豬派原創獨家報道,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牧原成立8大育種公司:搶灘800億種豬市場|正業生物特約2021探尋中國好種豬
新牧網新豬派記者 李丹
種業翻身仗怎么打?有種才是核心。今年,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宣布成立8家專業育種公司,強化育種,補充產品結構。
據悉,牧原目前產能仍處于快速擴張期,截至2020 年12月底,牧原能繁母豬存欄為262.4萬頭,后備母豬存欄為131.9萬頭。成立專業的育種公司能保障 2021年高出欄量需求,同時補充產品結構滿足市場需求。
2020年賣了64.3萬頭種豬
2021年需求持續擴大
2020年牧原共計出售64.3萬頭種豬與594.8萬頭仔豬,為近5年來新高。
非瘟后大量種豬遭到處置,種豬供應急減并且可供銷售的種豬短缺。2019年末以后,豬只市場整體緩慢復蘇。2020-2021年種豬短缺疊加好行情,全國各地對種豬的需求上升,業內人士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可達到800億元。在此情況下,大型種豬公司將有機會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此外非洲豬瘟變異毒株的出現加大了疫情防控難度,但新毒株并非完全不可控,也不是行業新一輪的災難,僅是會加速行業的競爭格局重塑。此時,有能力的育種公司彰顯優勢。并且隨著疫情的影響,種豬在2021年依舊會有比較利好的發展空間。
8大育種公司遍布
河南、廣西、江西、陜西四省
這次牧原成立的8家育種公司,其中河南有4家,分別在南陽、信陽。據悉,南陽除了是牧原總部基地外,也是河南的生豬出欄大市,2020年出欄517.94萬頭,占全省生豬出欄的12%。此外,牧原在南陽的產能儲備高達700萬頭。很明顯,在牧原在南陽布局種豬公司除了滿足市場外,也兼顧自銷。
在廣西成立兩家專業育種公司,定位在于南方市場。總所周知,廣西是非瘟后養殖大集團投資最密集的省份之一,加上緊靠廣東這個生豬消費大省,未來對種豬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產業集約化后
各大豬企將發力種豬
育種需要時間,育種企業的發展同樣需要時間。華中農業大學一位從事動物繁育研究的教授為我們縱向梳理了中國育種產業的發展。
在這位不愿具名的教授看來,育種技術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但國內養豬業的競爭還沒到育種技術層面,還處于比較粗放的、拼市場規模的階段,“產業只有走向成熟,走向高精尖,這個時候育種的重要性才會體現出來。”
該教授認為,只有養豬產業發展成熟,才能帶來種豬繁育的興盛,“一個只養幾百頭豬的企業來做育種,是沒有意義的。”只有養豬產業工業化、集約化之后,育種技術進步的經濟效益方能顯現。在此之前,養豬企業大都在跑馬圈地,力圖把規模、產能做上去。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講,原來的種豬產業是附屬于養殖業的,沒有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據本質上看,國內豬的育種業發展不足并非國家不重視,而是市場規律發展使然。國內企業真正開始重視育種工作,應該還不超過 5 年,劉永好突出強調育種,也是因為其規模大了之后有了動力,而其他企業如溫氏早在 10 年前就開始了布局。
目前問題的關鍵是,一頭進口種豬三五年后就基本失去了繁殖價值。引進-退化-再引進-再退化-還得引進。我國每年要進口約2萬頭種豬,前兩年平均每頭價格是3萬元,今年因為疫情漲到 4萬元。而全世界種豬繁育技術主要被丹麥、法國和美國等少數國家壟斷,因此在這方面我們面臨和芯片類似的困局。
國產“豬芯片”缺失,一方面是由于過去養殖規模化、集中度太低,對養殖業基礎研究不夠,育種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育種工作投入高、見效慢,大家都不愿意干。這就導致我國種豬市場基本成了洋豬的天下,市場上銷售的仔豬 90%屬于洋豬的后代。
未來隨著養殖集團規模化效應的釋放,種豬的育種將進一步得到重視,必將紛紛成立專業育種公司,以供企業內部使用以及滿足市場。
本文作者:
本文由積牧網綜合報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pcfp.cn/2021/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