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芬做客央視:溫氏是最能穿越豬周期的企業之一,超百億備用金,堅持公司+農戶養殖模式
5月9日,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常務副總裁黎少松、副總裁兼董秘梅錦方做客央視財經《財訪·看財報》欄目,就溫氏2021年財報及行業熱點情況等進行交流。
2021年,溫氏股份實現營收649.54億元,出欄生豬1321.74萬頭,以下是交流核心觀點:
1.讓利給合作農戶:養豬25年,2021年首次虧損,但合作農戶大約獲得了75億元養殖收益。
2.非瘟后依舊賺錢:2019-2021年,頭兩年盈利219億元,2021年雖深虧,但三年下來還是賺了85億元。
3.2021年虧損原因分析:豬價暴跌;飼料原料價格上漲;非瘟疫情影響;母豬產能恢復慢。
4.溫氏現在不缺錢:公司在2020年7月份就全面剎車控制支出;融資渠道豐富,去年4月,通過可轉債獲得了93億元資金補充;儲備的可用資金到現在還超百億元。
5.溫氏應該是最具有抗擊豬周期低迷期、最能穿越豬周期的企業之一。
6.行業一定是永恒的。養豬養雞行業有周期,但它不會被替代。
7.做好自己,公司就可以撐到行業周期明顯反轉,步入正常經營。
2.關于成本:通過降本增效,溫氏現在的養豬成本已恢復到非瘟前水平。
3.“公司+農戶”模式:非常適合我國的國情,公司正在推動“公司+農戶”模式向“公司+現代養殖小區+職業農民”這一新模式迭代升級。
樂觀看,豬價在三季度出現適當反轉;悲觀看,或到四季度才可能重新進入反轉。
A:董事長溫志芬
溫氏已經成立差不多40年,過去近40年我們的業績一直是比較好的,我們從一個鄉鎮企業逐步成長為國內龍頭企業,近40年歷史中,基本上都是盈利的。2018年非洲豬瘟發生后,我們的業績確實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對我們擁有25年養豬歷史的企業來說,去年是首次虧損,而且是深度虧損。盡管虧損,但我們整條產業鏈其實虧損度并沒有那么高。跟我們合作的農戶總共大約獲得了75億元養殖收益。
另外企業還預提了22億元減值準備,所以整條產業鏈虧損并沒有那么高。生豬養殖企業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我覺得看這個企業不能看一年的經營業績,至少要看三年。三年的平均業績才能夠說明這個企業在行業中實際競爭力。我們溫氏在非洲豬瘟發生之后的2019年盈利了140億元。2020年我們盈利了79億元。
2021年我們是嚴重虧損,但是三年我們合計盈利還是有85億元,所以我們的競爭力還是比較強的。
過去一年我們確實是虧損了,虧損的原因有哪些?我想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首先是豬價大幅下跌,整個市場豬價從年初18塊錢一斤,跌到最低的時候5塊錢一斤。行業內大部分企業都處在虧損的狀態當中。
第二個原因是飼料的原材料價格在不斷上漲。據發改委發布的一些消息來看,豬飼料的價格跟雞飼料的價格都上漲了610塊錢一噸,上漲幅度達到22%,豬糧比長期處于5:1以下,所以飼料成本上漲也是我們虧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個就是非瘟疫情的影響。公司合作農戶沒有足夠的豬苗來飼養,我們就從外面購進了一些高價的豬苗,在買豬苗的時候價格非常高,賣豬的時候價格非常低,造成了我們非常嚴重的虧損,但是我們保證了農戶有活干。
第四個就是優質母豬恢復的速度比同行慢,我們沒有追求濫竽充數的恢復,是追求高質量的恢復,所以我們的分攤成本高,欄舍利用率比較低,所以整體上2021年虧損是比較嚴重的。雖然我們虧損了,公司運行一切正常,我們現在練好內功,等待豬周期反轉的機會。
Q:央視財經主持人張琳
目前產業低迷,公司現在的生產經營狀況到底是怎么樣的?有沒有受到沖擊?
A:董事長溫志芬
公司生產經營一直都是比較正常的,但是受大家熟知的豬周期的影響,集團的資金確實有一些流失。
但作為一個上市大公司,我們儲備的資金以及融資渠道比較多。比如去年4月份,我們通過可轉債的形式獲得了93億元資金補充,我們還有更多諸如銀行、供應商等資金補充渠道。
第二,我們控制成本做得比較早,特別是資本性支出方面。在2020年7月份就全面剎車,我們發現行業投資的熱情過度了,我們提早控制資本支出,比同行許多企業提前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所以我們的現金流比較好。
還有我們的銷售是以現金的形式結算。豬賣快一點,現金流就回來了,飼料消耗就少了。所以公司的現金流馬上就會充裕。另外,我們降本增效措施做得比較好,成本已經大幅降下來,公司養禽業經營能力比較好,相關業務發展也比較好。
總體而言,像我們這種大公司,現金管理是比較好的,不用擔心出現現金流問題。
溫氏在40多年的歷史當中,其實我們已經經歷過若干次禽流感帶來的行業危機,它提醒著公司,我們一定要穩健經營。公司短期負債比較少,我們儲備的可用資金到現在還超百億元,所以我覺得溫氏應該是最具有抗擊豬周期低迷期、最能穿越豬周期的企業之一。
Q:央視財經記者張晏齊
如何解讀公司2022年一季報?
A:董事長溫志芬
溫氏的一季報其實也有很多亮點,包括公司肉豬生產恢復比較好,現在每月上市達到了140萬頭的規模,而且還會持續增加。另外我們的基礎母豬規模也已經達到110萬頭,所以溫氏的生產情況在一季度恢復比較好。
另外,我們的家禽業務在一季度表現還是比較好的,一季度很多養雞公司都虧損,甚至是深度虧損,但我們大概還有2億元利潤。
第三,一季度我們在固本強基、降本增效方面,做得比較好。干部員工隊伍也比較穩定,經營一切正常,現在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耐心等待豬周期的反轉。
A:常務副總裁黎少松
我認為,雖然現在養豬業是深度虧損,但是不適合做大規模減產,有幾個原因。
首先溫氏從事養殖業已有近40年歷史,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養殖周期,從每個完整的周期來看,我們的企業都是能夠盈利的。經過多年的發展,溫氏已經積累了顯著的技術、管理乃至于資本的優勢,我們對于企業能夠度過本輪豬周期底部是充滿著信心的。只要穿越了這個周期,我相信企業還是會盈利。
第二,豬的生長培育周期比較長,尤其是要從母豬的培育,再到肉豬上市,要經歷1~2年時間。我們公司制定了豬業發展規劃,不會因為一時的行情變化,而對整個產能進行大幅度調整。如果大幅度減產,會對我們現有的整個生產規模和生產節奏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我們不會突然大規模減產。
第三,溫氏采用的模式是“公司+農戶”模式。去年我們有4.54萬農戶,背后其實是4.54萬個家庭,如果我們大規模減產,那么將會嚴重影響合作農戶的生計,乃至于它的收益,這樣對地方的經濟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要穿越豬周期,最主要還是拼實力和能力,在虧損階段,最重要的還是資金實力。剛才董事長也說了,我們的資本積累非常豐厚。
一年多來,公司降本增效各項工作扎實落實,我們現在的成本已經恢復到非瘟前了,我們認為,我們的成本在同行當中是有競爭力的。只要市場恢復,豬周期處于上升期,我想我們還是可以重回盈利。
A:副總裁兼董秘梅錦方
大家都知道,豬業務都是有周期性的,過去已經有4個周期了,本輪豬周期從2020年2月份開始,豬價從最高點下來,到去年6月份進入價格低點,后來有所反彈,再到10月份,豬價又進入一個新的低點,到現在為止,豬價一直在底部運行。
從以前的周期來看,底部運行的時間一般都要超過一年時間,所以本輪周期從去年6月份開始計算,或者從10月份開始計算,底部運行還需要一段時間,主要是去化養豬業產能,所以從目前來看,這是需要時間的。
最近國家公布全國基礎母豬存欄4185萬頭,已經超過國家控制產能上限4100萬頭,說明現在的產能比國家控制產能還略有超過。從供給端來說,產能去化還需要一段時間。從當前來看,受雙疫情影響,消費端是非常疲軟的,現在消費還有一定的下降趨勢,暫時還是供大于求。
加上現在飼料成本比較高,特別是今年一季度飼料上漲比較厲害。行業內豬價低迷,原料成本高企,形成嚴重的剪刀差。所以行業還處在非常困難的時期。
我們初步判斷,最少要到三季度才可能出現適當的反轉,但是悲觀一點的話,甚至要到四季度才有可能重新進入反轉。
Q:央視財經記者張晏齊
養豬行業低迷,為什么養豬股卻漲勢強勁?
A:副總裁兼董秘梅錦方
公司股價從去年7月底12.14元,到最高點21.11元,差不多漲了98%,與業績形成了一個反差。我們與資本市場溝通交流,發現主要是兩方面原因。第一,大家都知道豬周期,上一輪豬周期給養豬企業帶來了非常豐厚的收益,而本輪豬周期進入底部,養豬企業出現巨大虧損,投資者對于養豬企業未來的周期高點,有一個比較好的盈利預期,所以他們提前對養豬股進行布局,所以養豬股總體都走出了一波行情。
第二,投資者對溫氏的投資價值判斷。溫氏在養殖業一直是龍頭企業,他們認為溫氏的養豬業基礎是非常雄厚的。當然,受非洲豬瘟影響,我們有一定的滑坡,但是從去年以來,我們的生產成績得到了明顯反轉。
投資者都看到了我們公布的數據,從出欄量來說,今年1、2、3月的出欄量同比增長了100%,環比也在逐漸提升。同時,現在我們的生產技術指標也逐步回到非瘟前的水平,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價值都非常認可。
我們的發展節奏、發展速度,特別是低谷期溫氏經營安全性原則也得到了投資者的充分認可。他們相信,在下一輪豬周期來臨的時候,溫氏會迎來比較好的收益。所以他們提前布局,股價就漲上去了。這是我們認為股價上漲的兩個主要原因。
Q:央視財經主持人張琳
受內外部局勢影響,未來公司經營可能會遇到哪些風險點?
A:董事長溫志芬
我感覺到,未來的風險還是比較多,比如飼料價格持續上漲,比如非洲豬瘟疫情反復,還有新冠疫情對整個社會消費的沖擊等等,我認為都可能是我們難以預測的。
作為企業來說,只能是做好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做扎實,把成本降低下來,把質量提升上去,我們企業就可以在行業中一直生存下去。我個人感覺到,行業一定是永恒的。養豬養雞行業有周期,但它不會被替代。
未來數十年、數百年,肉食品供應可能都繼續以豬肉雞肉為主,所以我覺得做好我們自己,我們就可以撐到行業周期明顯反轉,步入正常經營。
Q:央視財經主持人張琳
溫氏“公司+農戶”模式會不會做調整?
A:常務副總裁黎少松
現在社會上,有溫氏“公司+農戶”模式,也有自繁自養模式,這兩種模式其實有一定的區別,我來簡單介紹一下。
畜禽養殖主要是有種苗生產和育肥養殖兩個階段。自繁自養,顧名思義就是企業把這兩個階段都做了。但是溫氏采用“公司+農戶”模式,在育肥養殖階段,我們委托農戶來進行養殖,公司主要負責種苗生產,給農戶提供飼料、藥物、疫苗、技術服務,農戶把育肥的畜禽產品養大之后,通過溫氏的銷售網絡進行銷售。“公司+農戶”就是這種模式。
我個人認為,“公司+農戶”這個模式還是非常好的,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它也充分整合了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形成了比較專業化的分工生產格局,在推動農業產業化、提高養殖效率、推動農民養殖致富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同時“公司+農戶”模式還是一種造血式扶貧模式。去年,溫氏“公司+農戶”模式,帶動了全國各地很多貧困農民實現脫貧致富,我們因此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種模式非常適合我國的國情。面向未來,我認為它還是有很強的生命力,關鍵在于如何根據時代、環境變化,進行迭代升級。從農戶角度來說,就是要進一步提升農戶飼養機械化、自動化乃至于智能化水平,從而提高他們的人均飼養效率,同時還要提升農民掌握現代化設備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站在公司的角度,我們也要提升農場設備的投入、升級,同時我們還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對農戶的指導和管控,避免管理效率低下、養殖漏洞。我覺得“公司+農戶”模式通過升級之后,還是大有生命力。
目前,我們也正在推動“公司+農戶”模式向“公司+現代養殖小區+職業農民”這一新模式迭代升級,這種模式更加契合國家現在的政策,養殖效率也更高。所以這種模式一旦升級完成,我們的競爭力還是非常強的。
國家現在也在推鄉村振興戰略,“公司+農戶”模式非常好地對接了農業,鏈接了農民,同時又扎根于農村,對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有很大作用。我們相信“公司+農戶”模式非常適合中國的國情,是具有競爭力的模式之一。我們也會不斷升級模式,讓它在每一個時期都能夠煥發活力和生機。
Q:央視財經主持人張琳
“公司+農戶”模式會不會有弊端?
A:常務副總裁黎少松
其實,“公司+農戶”模式管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后續會加強對農戶的指導跟管理,利用互聯網技術去監控、指導好農戶,避免他們出現諸如偷賣畜禽產品這樣的漏洞,同時也提升我們的管理水平。
農戶承擔了我們畜禽育肥養殖這一端的整個工作,我們給予農戶收益分享,我覺得也是值得的。這也是“公司+農戶”模式下溫氏擔當誠信的體現。
所以企業雖然虧損,我們還保證農戶有合理的收益,這樣我們的農戶會長期穩定跟隨企業發展,不會造成我們養殖量大幅度下降,所以這一點是相輔相成的。
Q:央視財經主持人張琳
雞豬兩項業務占比營收超過了96%。對于養禽這一主營業務,未來有沒有調整?
A:副總裁兼董秘梅錦方
養雞、養豬業務是我們的兩大主要業務,從公布的2021年報數據來看,豬雞業務幾乎各占一半,而從我們以往的豬雞產業收入來看,豬占60%,雞占35%,所以養雞業也是我們的重要業務之一。
但是從市場的空間來看,養豬的市場空間大,現在我們養豬業占全國的比重還不高。去年肉雞出欄超過11億只,占全國黃雞比例20%-25%,占比比較高。下一步,肉雞發展考慮的是怎么樣向下游延伸產業鏈,進一步把農場到餐桌這條產業鏈打通,向屠宰、食品加工、預制菜等產業鏈下游發展。
在這方面,過去幾年我們已經持續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們屠宰產能達到3億只,實現生鮮銷售。
第二,我們也在做預制菜,預制菜加工業務已經開展了近20年時間,去年我們銷售1400多萬只整雞,還有各類分割產品、蛋品、調制品等,品種比較齊全。
其次我們正在增加小白雞品種,叫肉雜雞品種,這些品種有利于進行屠宰、加工、銷售。所以我們正在擴大肉雜雞養殖量。
當然,我們也擴大白雞業務,白雞業務市場空間非常大,這兩年我們進入了白雞業。因此,在養雞業務上,我們橫向發展養殖品類,縱向上,向下延伸產業鏈。
在食品端發力的同時,我們正在構建溫氏肉類品牌,叫溫氏天露,打響品牌價值。在養雞業務方面,這幾個方向是齊頭并進的。
A:副總裁兼董秘梅錦方
實際上,溫氏從養雞起步,黃羽雞業務有近40年歷史。在養殖領域,特別是養雞業務上,溫氏有充分的經驗。現在來看,我們的優勢主要是養殖規模和布局。目前公司11億只肉雞出欄量在全國養雞企業中,規模遙遙領先。
養雞業布局方面,在中國人吃雞的區域,我們基本上都布局了。從兩廣地區到長江、黃河流域,都有我們的養雞公司,所以我們的業務布局是全國性的,這是我們第一大優勢。
第二大優勢是管理和人才。我們有近40年的行業經歷,我們對行業的認識比較深刻,在管理上也有充分的經驗。我們形成了一個比較優秀的團隊,在這一塊許多企業是比不過我們的。
第三,技術跟品種優勢。我們有自己的育種公司,有全國各類雞品種的保種育種技術。我們建立了從疾病防控、營養配方、育種,到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技術體系和人才隊伍,保證大生產穩定。對于一般企業,可能沒有這樣的底蘊,所以這幾塊是我們的主要優勢。
Q:央視財經記者張晏齊
公司在育種方面有哪些優勢?
A:董事長溫志芬
國家非常重視育種工程,把豬的種子工程當做國家戰略推進。那么,我們的育種工作推進比較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國內第一家民營企業家禽育種公司。
溫氏的家禽優勢是什么?其實很大的優勢就是育種。我們擁有50多個品種品系。目前我們獲得的國家認定的配套系達到了10個,其中雞有7個。所以我們在雞的育種積累是非常豐厚的。
在2000年前后,我們已經開始豬的育種,最近國家也把生豬育種工程當做重要工作來抓,特別是廣東省。我們聯合華南農業大學以及其他一些機構準備成立豬育種公司。這個育種公司是在我們20多年豬育種基礎上創立的。
現在,我們豬的育種成果非常豐富,我們已經有兩個配套系獲得國家認定,并且我們掌握了一整套豬育種技術體系,比如基因芯片。這是國內首家研發,并且投入到生產實踐當中。我們可以把豬的基因抽提出來,然后進行分析,確定哪頭豬要留,哪頭豬要淘汰。我們就不需要通過把小豬養成肥豬、養成母豬產崽之后,才知道它的生產性能。
所以這方面我們的技術是非常先進的。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技術積累。總而言之,溫氏在家禽生豬育種方面,我們的積累應該是國內同行企業中最多的。
Q:央視財經主持人張琳
溫氏在科技方面投入多少?產生了什么作用?
本篇文章來源于%新豬派%
本文由新豬派原創出品。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